刘鹤高调提“零容忍” 中国金融改革必动真格

撰文: 于小龙
出版:更新:

中国的金融结构性改革即将重启。1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讯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并于上周三(11月2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

刘鹤表示,“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将作出重大调整和完善。中国经济改革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画风突变”,先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炮轰”内地金融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再是信用债市场“爆煲”。同时,来自决策层的声音也开始转变。9月5日,刘鹤在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还在强调,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风险化解,加强逆周期调节。而在10月21日的“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刘鹤的话风已经转变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稳定”,并重申了“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画风突变”,先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炮轰”内地金融监管体系,互联网金融企业蚂蚁集团上市被叫停,再是信用债市场“爆煲”。(资料图片)

11月21日,刘鹤在主持召开国务院金融委第四十三次会议时发表讲话,将近期内地资本市场的变化和违约个案的增加,解释为“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并要求秉持“零容忍”态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

上周三,刘鹤进一步在《人民日报》解释“十四五规划”,同时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将作出重大调整和完善。中国金融改革将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随着内地经济稳步复苏,中央政府显然正在为下一步的改革进行铺垫,以接续之前被新冠肺炎疫情打断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刘鹤那句名言似乎再次响起。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按照刘鹤上周三在《人民日报》的文章,中国金融结构性改革除了“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创建常态化退市机制”之外,还包括四大条件,详情请阅读《香港01》周报电子刊全文。

上文节录自第242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1月30日)《刘鹤高调提“零容忍” 中国金融改革必动真格》。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42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施政报告》有心无力 339位“AO党”该担何责?

独家专访“金融沙皇”任志刚: 货币创造功能不应落在商业机构中

专访港大新晋经济学教授邓希炜 赴美廿年初回流 寄望香港“再工业化”

刘鹤高调提“零容忍” 中国金融改革必动真格

疫情持续扰乱粮食供应链 复兴本土农业提上日程

中国航天史上最具挑战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五号升空:载人登月的超前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