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德:存在主义文学;小说主角纯粹的无动机、不能解释的行为
纪德在晚年妻子死后写了《遣悲怀》,忏诉他一生对她的爱与怨。写这本书的过程里我反复地看已经陪伴我五年的《遣悲怀》,唯有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力量,爱与怨的真诚力量,才能鼓励我写完全书,才能安慰我在写这本虚构人性内容之书的过程里的真实痛苦,唯有最真诚的艺术精神才能安慰人类的灵魂。
——《蒙马特遗书》,邱妙津
安德烈.纪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1869年的今天出生,文学家,擅长以心理描写剖析自己内心,可说是“内挖式书写”的大师。是他,影响了日后的文学流派,影响美学观,影响台湾的邱妙津;是他的社会书写,影响了日后的存在主义思潮。如果武断一点的说,没有纪德,很可能就没有日后的存在主义文学,没有卡缪,没有《异乡人》。
一战以前的文学界
纪德在巴黎出生,一生游历甚广,每次游历也使他的意识形态改变一次,有人把他和蒙田并排,他们也爱好旅行,剖式自己。纪德在诺曼第长大,父母对他的强权管治使他从小已有纤细敏感的心灵,早年已著作甚多。十九岁时他在亨利四世中学修习中学哲学,两年后他结识了诗人保罗.瓦勒里(Paul Valéry),宫崎骏的电影《风起了》片名就是来自瓦勒里的诗作句子“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此后数年,纪德结识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王尔德(Oscar Wilde)等著名文学家,并在后来意识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尽管如此,他仍然和自己的表姊玛德莲结婚。婚后,他展开了多次旅行,到欧洲、非洲各国去,一直到1900年,他已成为极其著名的作家,1909年的作品《窄门》(La Porte Étroite)反映了他与妻子兼表姊的感情,他称他已经将最好的所有都贯注进书里。他多面向的书写风格和见解都为法国文坛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翌年,也是王尔德去世十年后,纪德出版传记《奥斯卡.王尔德》。
存在主义文学
一战爆发后,纪德投入了“法国、比利亚之家”的工作,救助占领区难民,同时,他也继续书写。1920年,战事结束的一年后,纪德以杜斯妥也夫斯基为题举办了六场讲座,他是最早将这俄国存在主义式文学家引介到法国的作家。1920年后,纪德整整影响了一代存在主义文学思潮。
回溯到战事爆发的1914年,纪德出版了《梵蒂冈地窖》(Les caves du Vatican)一书,提出“无理由行为”(gratuitous act),意思是纯粹的无动机、不能解释的行为。小说中的主角就毫无理由地推一个陌生人到路轨里,使他被火车辗死。后来,卡缪在《异乡人》中的主角也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杀死了一个陌生人。一切也是荒谬的,卡缪说,而这种荒谬很明显是缘自纪德。
纪德在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十年后,卡缪获得了同一殊荣。诺贝尔文学奖给纪德的评语是“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四年过后,纪德以81岁高龄离世。
在他的自传《如果麦子不死》(Si le grain ne meurt)里他写道,“我们最真诚的行为,是最没经过计较与算计的,事情做了之后再找解释也是徒然。某个命定引导着我,或许也是我想反抗自己本性的一个挑战,因为,我爱艾曼纽(即妻子玛德莲),不就是爱美德和善吗?”小说的书名是为了表达,如果麦子不死,它就只是一粒麦子,唯有通过磨难的淬炼,遍尝不幸的考验,才能在尘土中复生,重新化为无数的麦粒。
_________________
下载《香港01》App ,按“+”号加入《哲学》抢先看文章: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