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寻回68件横跨春秋战国至清代文物 因盗掘走私流失英国25年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大批中国文物早年被非法盗掘、走私而流失海外,中国近年则以文物拍卖、捐赠及外交手段寻回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今年10月,68件流失英国25年的走私文物成功回国,当中包括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等珍品。
68件文物时间横跨春秋战国至清代,包含唐宋元明珍贵文物,其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介绍,该批文物整体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其中一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一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

+11

一组3件小铅釉乐舞佣,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反映汉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佣更加稀有。

本次回归的文物中以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可见生产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以及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国家文物局介绍,本批文物经25年追索。英国警方于1995年向中国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宗国际文物犯罪案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中国禁止出境文物,该案其中3名疑犯其后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逾3000件文物同年运回北京。

不过,案中一名文物买家拒绝参与协商谈判,导致涉案文物一直被英国警方扣押。直至今年1月,英国警方通知中国驻英使馆,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提出欲将文物归还中方。两国最终透过《1970年公约》,上月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移交文物,并运抵北京。

《1970年公约》全称《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0年通过的公约,规定缔约国之间应归还非法出口的文化财产。中国于1989年加入条约,英国则于2002年加入。据了解,中国已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20多年前3000余件文物的追索返还,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英国尚未加入《1970年公约》,缺乏政府间返还的共同法律基础;而本次68件文物顺利回归,就是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