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语识条铁!】香港潮语不断进化 邵家臻:是社会逼出来的
2015年香港动漫展内,戴着口罩的动漫迷回答一众记者问题。有记者问:你如何玩动漫公仔?他以“外行人识条铁咩”作答,一夜之间,这句话疯传全港,连年轻政治领袖黄之锋亦在facebook上说“美感呢家嘢你识条铁!”以示自己不懂绘画。一人一句,你我齐参加的潮语创作让人看得、玩得,痛快过瘾,但潮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立法会议员邵家臻认为香港并非完全没人研究和整理潮语,只是没有人仔细去聆听和思考潮语背后是什么。摄影:李泽彤(访问)、网上图片
潮语流来流去 从没止息
现为立法会社会福利界议员的邵家臻,2015年也以《占中,我识条铁》为书名出过一本书,他在大学社会工作系任教多年,醉心研究流行文化,包括粗口、潮语及青年文化,也曾与张俊声合著《青年次语言字典》。
他说:“潮语这个现象从来都没有停过,一直潮来潮去。潮语的‘潮’是指潮流, 潮流的重点是‘流’,流来流去,如潮汐涨退。有人从文字学去考究,研究潮语字句如何出现,我从文化研究去看,不只讲字意的改变,而是探究人如何透过语言的创作而作出抵抗,反抗制度、秩序。”
潮语是年轻人的反抗暗号
要明白潮语怎样出现,需先了解语言的特征。首先,语言具排他性,用以区分你我,而语言亦有其内聚的作用,如大学生喜欢叫喊口号,以口号形式聚集群体,同时区分另一群体。而语言中包含两种暗号,非平常人可以掌握应用。
第一种是“专业术语”,邵家臻认为,专业术语在各行业中被行内人应用,展现特殊的专业身分和地位,让行内人一讲便明,目的是“展现身价”,如传媒所指“做扒”是指“stand-upper”,记者出现在镜头前作报道;第二种是“背语”,旨在隐藏身分,如“我是老新的”,即来自黑社会新义安,用俗语取代帮派名称。
“潮语是属于第三种,介乎第一与第二种暗号间,因为年轻人喜欢玩嘢呀,于是创造潮语来作反抗,介乎隐藏与展现间,让父母、老师不明白他们说什么,这是快乐的抗争,是流动有趣的。青年文化与潮语是共生的,青年人最能控制的是语言和身体,如果要他们改变既有的制度,改变经济和政治秩序,成本很大,门槛亦很高,他们只能改变身体、美学及语言秩序。社会上,权力位置较弱的人倾向用语言去作抵抗。”
邵家臻又以美国黑人作比喻,黑人的阶级地位偏低,处于文化边缘位置,因此创造出特有的饶舌音乐(rap),彰显黑人的文化身分。
潮语必需好玩 寻出处没意义
潮语多出自政治人物、高登友、打机达人等等,何解一个用语瞬间被疯传,成为潮语?邵家臻认为其必要条件是“好玩”。
“潮语是好玩,其实识条‘毛’、‘春’、‘葱’、‘铁’的意思没有什么大差别,即你什么都不懂。但字词的转变是频繁和短暂的,如果要追溯其历史意义 — 为什么是条铁而不是铜,这是没有意思的。”
邵家臻形容“潮语是只无脚的雀仔”,用语要好玩、轻盈才会广泛流传,达致意想不到的散播效果。而当雀仔降落至地面时便死亡。“当阿叔、无线电视、官员都识用该潮语时,就会死亡。”
走入体制 潮语失效
过气潮语一去不复返。例如2008年会考中文科试卷中,便以“见鬼勿O嘴,潜水怕屈机”为题目。当连考评局都竭力追上潮流时,便知道“O嘴”和“屈机”已不再是年轻人口中的潮语。
潮语好玩之余,亦有技巧地触碰社会禁忌。邵家臻认为本地潮语经常提及性器官,反映香港的压抑性文化。指涉男性性器官的潮语有“射落海都唔益你”(意指“将好东西丢弃也不留给别人”),“J”、“丁”“屌”以及古语“鸟”亦代表阴茎;而有关女性性器官的,有My Little Airport新歌《攻陷你的西》中的“西”,还有旧时的“呃虾条”等等。
邵家臻风趣地说:“我比较传统,我不介意讲粗口,但介意讲‘屄’字(音:hai1),当‘西’字出现后,我讲得舒服多了,快乐多了!”“西”(音:sai1)读音与“屄”相近,于是便用“西”取代“屄”,人们不用直指禁忌,也能传递个中意思。
我的方程式是:当社会愈是封闭,就会出现更多潮语。我会见到潮语的花样年华,装嵌在奄奄一息的香港内。
“潮语跟港人身分都是逼出来的!”
香港的潮语多出自政治、时事,邵家臻分析,这与戏谑文化有关:“戏谑文化建基在权力不对等,简单来说,我不能做反对(opposition),我惟有做反抗(resistance);我不能反董建华、崔世安、曾荫权,不能推翻权力结构,我惟有偷袭你、笑吓你。而戏谑文化就是将错处放大,手法却不能无中生有,于是将小事放大。如Tree Gun讲错‘鸡毛鸭蒜’, 平常人说错话很平常,但Tree Gun讲错话却被重复嘲笑,人们其实在嘲讽民建联封闭、钦点、垄断式的政治状态。”
潮语的流动性强,政治人物开口夹着脷时,总会衍生新潮语。
“潮语没有什么好留下来,很少人整理潮语,而香港的潮语多在对峙中出现,好像香港人的身分一样,都是逼出来的。我们的身分不是从骄傲而来的,我们是在‘冇’的时候找‘有’,不是在‘有’的时候找‘有’。”
语言与身分环环相扣,近年的中港矛盾多源于语言纷争,香港人用正体中文、说粤语,内地人用简体中文、说国语,语言不同产生他者的效果。
邵家臻指,香港人开始讨论粤语是源于北方的威胁,香港人一直很少讨论广东话的伟大和神秘,更少人去追溯、整理潮语的发展脉络。
社会愈封闭 潮语愈多
“在香港,本土语言的扩展性好大,潮语是不会死的,因为社会封闭,我们的权力秩序封闭,我的方程式是:当社会愈是封闭,就会出现更多潮语。我会见到潮语的花样年华,装嵌在奄奄一息的香港内。”潮语带给我们快乐的抗争,左一句“榴梿乜乜乜”,右一句笑你“真心胶”。
跳脱鬼马的邵家臻以咀嚼薄荷糖来比喻香港人活用潮语,闲时爱放粒糖入口,爽一爽,让口不会臭。
“潮语给我们一门功课也是密码,需要人去解码,表面在说A,其实是说B,以小观大,见微知著,但现在几多人会‘观大’和‘知著’?我们如何从字的后面,看到性别的权力、性权力以至政治权力呢?这有待开发。”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