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日常”就是被性骚扰?独立电影揭性侵真相 黄色笑话成帮凶

撰文: 方格子
出版:更新:

来自芬兰的电影《女性日常》,乍看像是远方城市里的风景,有荒野、有派对,有冷冽的冰雪和微醺的靠近。但很快地,随著一段段关系与故事推进,观影的我们愈来愈切身共鸣、坐立不安,浮现出许多似曾相似的感受。

女孩明确拒绝了男孩的求欢或调侃,他们却仍不断进逼的压迫感;女演员反复提出强暴戏的不必要,导演却仍坚持并强调要演得够真实的不适感;妻子遭陌生人咸猪手,丈夫却不了解事情严重性的气愤感;女职员说出主管对她性骚扰的过往,却被其他同事质疑她动机的无助感;以及光听检察官言词描述就惊心动魄的性侵案,在多年司法程序后、仍只得到对性侵犯的轻判,当事人那么身心交瘁、永不见正义的拖磨感。

相关图辑:【过街英雄】谭凯琪牺牲色相险被性侵 圈中女星曾多遇性骚扰经历(点图放大↓↓↓)

+50

其中的六部短片,在 2019 年重新剪辑为电影《女性日常》,聚焦于女性遭遇的、或大或小的性骚扰,以及自身、旁人与社会的反应。虽然立意明确,观看时却不会觉得有说教意味,而对比短片和电影,电影的表现加倍令人惊艳,这些故事不只是单独排列存在,而是相互穿插成为一体的、流畅的叙事,共同交织出具体而微的社会图像。

《女性日常》道尽芬兰女生惨被性骚扰的荒谬日常(点图放大↓↓↓)

+6

电影一开始,从女孩米拉和艾咪的经历切入,在那样青春的年纪,女孩的身体性感美好,而男孩的情欲性欲骚动,他们积极迫切地靠近,不纯熟地调情,反复摸索并尝试越过那条界线。尽管界线并不总是清晰,在每个女孩、每段关系里,友善不一定等于有兴趣,同床拥抱不代表愿意更亲密。

然而其实,在身体那么靠近的当下,女孩如果有些许犹豫或抗拒,男孩多少都能感觉到吧?理智或许比以为的还清楚,界线或许比以为的还明确,只是经常被置之不理。在那无视抗拒的大胆当中,包含了男孩女孩从小认知的男性阳刚,男性带著侵略性地追求和触碰女性似乎是正常、必须的;包含了影视娱乐和A片当中对性与强暴的想像,及男性同侪和互联网空间对女性身体的意淫、玩笑和贬低;包含了社会集体对男性骚扰或侵犯女性的见怪不怪与默许,惯性质疑和谴责受害者。

相关图辑:“狂野港姐”廖慧仪被跟踪恐吓性骚扰 每日过百来电:呢啲唔系爱(点图放大↓↓↓)

+20

于是,当男孩女孩蜕变成男人女人,进入更加偏袒男性的权力结构和职场社会,这些言行变本加厉,还多了冠冕堂皇的仪表和借口。

电影到了后半,情节气氛愈发胶著。席拉在餐厅被陌生人摸了一把,夫妻俩直到用餐结束都没能下定决心去和那人当面对峙,而眼见妻子整晚陷入焦躁,丈夫只想转移话题逗她开心,甚至在争吵中说出“只是被摸,又不是被性侵”。妻子难以置信地望著他,那沉默的眼神里有千言万语。骚扰侵犯的言行确实有严重程度之分,然而正因为许多人认为“小事”没什么大不了,未能反省深究背后的性别权力问题,日积月累更纵容了(本质上相同的)“大事”。

令人沮丧的是,即使亲近如丈夫、家人,男性要理解女性受到骚扰的恶心和梦魇,竟是如此困难而充满隔阂,以至于这类议题始终只有女性团体努力发声。而像这样的电影,即使多么希望男性女性都能一起观看讨论,男性却总是不太感兴趣。

相关图辑:韩女团直播遇性骚扰兼疑被打 男工作人员:就是为了让人看腿(点图放大↓↓↓)

+2

另一条故事线,凯特在圣诞派对上自我揭露了主管在上次派对中对她的性骚扰,但举办圣诞派对的女同事听说后的第一个反应,竟是:“她干嘛破坏气氛!我筹办了这么久、大家玩得这么开心!”其他女同事纷纷应和,抱怨她不考虑别人感受、应该看时机发言,认为她只是想得到注意、或报复主管没有晋升她,最后还来个“大家明明人都那么好”的大拥抱,写实得令人心惊。那些和男性权势者站在一起的女性脸孔和话语,那种宁可隐匿包庇也不愿或不敢破坏气氛和关系的态度,正是许多受害者隐忍不说的原因。

这正凸显了#MeToo的重要性。2017年,欧美#MeToo运动从电影界的哈维.温斯坦性侵事件开始延烧,星火燎原,演艺圈、音乐圈、体育界、政界、学术界都有多起性侵和性骚扰事件被揭露,引发广大的舆论谴责、公共讨论和法律调查。不只是名人,许多平凡如你我的女性(或男性),也开始愿意谈论自己受到骚扰或侵犯的经验。

即使对#MeToo的部分批评从未少过,但这场运动确实让欧美主流的社会风气,从对这些言行和潜规则的惯性纵容,转为不再容忍接受,从原本心照不宣式的身体接触,转为需要更严谨的尊重和同意为前提。后来,也陆续出现一些制度上的改变,例如规定行业中的女性比例,让女性在职场上更普遍地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力,以及完善企业内部的性骚扰通报,并对犯行者作出严惩等。

欧美热烈进行的#MeToo运动,传到台湾、以及整个东亚却相对沉寂,日本甚至出现反#MeToo的声浪,大肆指责揭露性侵事件的受害者。于是,看完芬兰的《女性日常》,忍不住思索起台湾版、或东亚版的女性日常,会是什么模样?

↓↓↓父权恐成性骚扰帮凶?点图看欧美、亚洲及中东性骚扰事件背后的潜在诱因↓↓↓

+1

几乎能看见众多受害者,如同片中的女演员安普因为性侵戏的演出需要,在录音室里撕心裂肺地喊著:“有人听到吗?谁来帮帮我!我什么都没做啊──”那近乎凄厉的尖叫,像是喊尽了过去、现在、未来所有受害者的心声。

而随著画面切换,声声呐喊回荡进冰冷的法庭中,受害的妮娜无语,憔悴的面容倒映在隔间玻璃上。多年过去,她望见性侵犯时浑身仍颤抖不止,但判决那么轻,甚至还不是终审,她走出法庭已不知道如何继续走下去。

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议题,如此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一部电影、一句MeToo、一篇文章,能造成的改变那么微小有限。可是,既然性侵和性骚扰的猖狂,很大程度仰赖众人的默许和习以为常,我们能做的也仍是继续不断声援,牵动更多人共同建立与之相对的日常与习惯,习于捍卫身体自主,习于挑战自己、旁人和整个社会的性别观念,习于争取职场上、组织里性别权力的平等,不乐观也不悲观地,希望让无声的能够发声,发声的能够被温柔承接。

【本文透过“方格子直送”计划合作转载,作者:黄郁书,原文:酿特务|桃影 2020|《女性日常》:为什么我们总对性骚扰“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