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会选举涌现四不像名单 策略至上民生理念竟旁落
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将于9月6日举行,虽然因疫情再起建制派如港区人大常委谭耀宗等,都提出选举押后的可能,但在提名期开锣后各阵营的提名名单,仍然如雪片飞来甚为踊跃。去年11月建制派于区议会选举遭遇历史性大败,242个议席被翻盘,最终在全港18区中只赢得62席,为历来最差成绩,建制派此次亦严阵以待,以保住35席多数派地位为目标,其心思亦可见于其竞选阵容之上。
在区议会(第二)中,建制派改变以往民建联两张名单、工联会一张名单,三帆并举的进取策略,改以民建联主席李慧琼居首,前青年民建联颜汶羽居次,以图一张名单博两席的策略。有人认为过于保守,然而事实上当区五席得票门槛为20%,只要李慧琼名单取得35%选票或以上,必可保住两席,民主派争取四席的目标几乎不可能成真,以防守性的选举策略而言,实在为聪明之策。
经济左翼与右翼共同出选
新界西麦美娟名单亦异常出奇,本来清一色的工联会成员中,竟出现新民党前离岛区议员傅晓琳。工联会以为基层劳工打拼为旗号,却夹杂了一名标榜中产专业利益的新民党东涌区议员,明显是牛头搭不上马嘴。麦美娟的名单显然是选举盘算的产物,其又以乡事派前元朗区议会主席沈豪杰为竞选经理,旨在开拓工联会基本盘外的票源,更为了抢走前新民党田北辰选票,夹杀此建制阵营中的异见份子。
九龙西亦情况亦相类似,2018年补选中胜出的无党籍陈凯欣为保住建制第三席,亦邀到当区桩脚合组名单,却是由基层到富人阶级一应俱全。其名单排第二者为当区收入最高之一的自由党九龙塘区议员何显明,第三者却是前工联会社区干事李文杰,第四者则是前劳联成员、2016年选举新思维狄志远名单中的陈丽红。由极富到基层,陈凯欣的百搭名单可谓是四不像。
建制阵营为保住议会多数,扭尽六壬东拼西凑出来的选举名单,其目的可以理解,但似乎跟民主派犯下了同样的毛病,就是把阶级立场、政见政纲、民生议题都给抛诸脑后,为了胜选把选举当成策略盘算的游戏,而非比拼理念和政纲的平台。如此扭曲的选举模式,也归咎于扭曲的选举制度。任何选举制度都会出现选举策略及策略投票的情况,然而在港式比例代表制下黑尔模式的最大余额法,选举策略却完全凌驾政策和理念。
黑尔最大余额法之弊
九七前夕北京为箝制并分化民主党正值高峰的力量,接纳政治学者刘兆佳建议改以比例代表制代替一直沿用的单议席单票制,保障民建联作为少数派的利益。本来比例代表制可以反映不同光谱的选民,事实上亦并无不可,而不少国家如西班牙、苏格兰、爱尔兰等皆采用比例代表制,但以上三者采用的汉狄法、附带席位制、可转移单票制,分别以平均数、附加席位、排序复选方法,较合比例的能反映选民意愿。
相反香港采用少被使用的黑尔模式最大余额法,以配额及余票方式分配议席,鼓励政党为免浪费余票分拆名单出选,结果虽然分裂了民主党,令民主派山头林立,却也令小党林立,激进力量毋须争取过半,只需靠争取末席便得以晋身议会,令议会日益碎片化、激进化、两极化,不仅反对派难以统合,政府亦难以向对方招手及拉票。如此的选举制度导致今日的政局面临崩溃,岂是偶然?
在黑尔模式最大余额法下,政党真实支持度往往未能如实反映于结果上,结果助长了各阵营在排出名单数量、分拆名单、统合名单、配票等花上极大工夫,希望以最少选票谋求最多议席,似乎跟选举初衷背道而驰。各方埋首于这场选举游戏之中,亦渐渐把民生议题、政纲理念弃之不顾,使选举渐渐失焦。若要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当局可能须检讨此鼓吹碎片化、激进化、两极化的选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