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本地口罩厂已达80间 纺织公司加入设厂:慢工出细货 

撰文: 蔡正邦 郭倩雯
出版:更新:

疫情爆发初期全港陷入“口罩荒”,香港人为口罩日夜排队、留意口罩行情比股票更甚;有企业要为2,000名员工张罗口罩,索性建立本土口罩厂,望市民不用再为口罩到处频扑。然而,设口罩厂过程犹如过五关斩六将,由于口罩原料及机器顿成抢手货,即使已向内地机器生产厂房下订单,亦需排队良久,运输、招聘人手,甚至学习使用口罩机也不容易。目前该公司每日可生产十多万个口罩,虽然比其他企业迟起步加入口罩厂行列,但他们强调是慢工出细货。

香港工业渐渐式微,“香港制造”四个字已买少见少。自新冠肺炎袭港,港人经历一轮抢口罩风波后,标榜香港制造的口罩亦如雨后春笋,ISO标准资深顾问黄喜龙估计,现时本港约有80多间口罩厂,为香港提供稳定口罩供应量。

防疫抗疫基金下的“本地口罩生产资助计划”吸引许多企业参与,大部分均没有生产口罩经验,母公司为制衣绳带业的威信科技(国际)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参与公司。董事总经理丁可恒(Terry)指,疫情初期公司需为香港、大陆及越南共2,400名员工提供口罩,数量繁多,“𠮶时好徬徨,要周街扑口罩畀员工”。

因疫情初期香港闹“口罩荒”,公司需为2000多名员工采购口罩,令Terry决意建立口罩厂。(蔡正邦摄)

经历过扑口罩之苦,Terry忽发奇想,可利用公司有设立及管理厂房经验的优势,于香港建立口罩厂,冀为员工、以至市民提供口罩,长远为香港提供稳定的口罩供应。口罩厂由构想至正式运作,仅花了两个多月时间,Terry指一切都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配合”。适逢公司位于荔枝角的工厂大厦单位仍未出租,恰好可改建作口罩厂,加上政府推出“本地口罩生产资助计划”,Terry形容这个计划与公司想为港人纾困的愿望不谋而合。

原料、机器成抢手货 需排队购口罩机

然而,成立本地口罩厂之路非一帆风顺。口罩原料及机器顿成抢手货,尽管已向机器生产厂房下订单,仍未获知出货日期。基于疫情往来内地工作大大受阻,唯有派内地员工到厂房查询,赫见有廿多间公司职员在场“打趸”,厂房则过多订单,故未能有确实的出货日期,只能排队买机。经多番斡旋后,终购入口罩机,惟口罩周边产品被列为战略用品,运输又是另一难关。执行董事高子扬(Nelson)犹记得该部口罩机于下午2时在内地关口清关,“根据过往清关经验,应该好快会送嚟香港”,惟今次要不断向内地提交许多文件,至交出“本地口罩生产资助计划”的申请表格后才获放行。

购买原材料、设立无菌空间厂房、招聘人手等等如过五关斩六将,意想不到启动口罩机运作又是另一个难关。“香港有好多机械人才,但识用口罩机嘅人好少”,Nelson称需靠内地员工到机器生产厂房学习后,再透过视像会议,遥距教授香港师傅如何操作口罩机方式。

口罩生产程序

口罩厂工友现正为政府“同心抗疫口罩”计划赶工,将提供约200万个口罩。(蔡正邦摄)
+2

威信的口罩厂共有两条生产线,每个月可生产逾300万个口罩,即每日生产十多万个口罩。口罩厂工友现正为政府“同心抗疫口罩”计划赶工,将提供约200万个口罩。

香港700万人口的市场有逾80间本土口罩生产厂,威信口罩却打算现在才加入市场分一杯羹。被问到此时才决定公开卖口罩的决定会否太迟,Terry指他们是“慢工出细货”,先做好品质监管,使员工口罩供应量稳定后,才决定推出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