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图辑】用树叶、鸡蛋盒家中做劳作 简单素材启发孩子创意

撰文: 潘思颖 摄影组 李欣愉
出版:更新:

闲时想在家与孩子做做手工,买材料随时要花上数十甚至近百元。有两名儿子的阿珊,除了是平面设计师、童书绘本作者,在家中也是劳作老师,她采用的物料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废物,不用花钱去买,做出来的成品却十分梦幻富艺术气息。摄影:潘思颖,撰文:李欣愉

闲时想在家与孩子做做手工,买材料随时要花上数十甚至近百元。有两名儿子的阿珊,除了是平面设计师、童书绘本作者,在家中也是劳作老师,她采用的物料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废物,不用花钱去买,做出来的成品却十分梦幻富艺术气息。(潘思颖摄)
溢溢喜欢黑色,差不多每张厨房纸都以黑色作主调,在扎染过程中,指甲也渗进了黑色的墨水。(潘思颖摄)
玩了一会,溢溢的指甲边沾满了蓝蓝绿绿的颜色,看起来脏脏的,我问手指污糟了怎么办?溢溢很理所当然地说:“洗手呀!”的确,这是很简单直接的答案。阿珊不会刻意地要儿子保持清洁,不想建立一个保护膜包着他,让他对外界有所顾忌而惧怕伸手触碰,连围裙也不会强逼他穿,让他在游戏中尽情玩。(潘思颖摄)
当阿珊打开小折台,4岁的儿子溢溢已自动自觉帮忙准备工具—倒出食用色素,抽出厨房纸,随意折叠,沾上大片黑色和少许绿色,打开便出现一张张梦幻的风景。(潘思颖摄)
准备时,溢溢惯性地准备好工具,未等妈妈就绪已玩起来。结束后,又主动帮忙把东西收拾好。“我会邀请他一起收拾,让他知道这也是玩乐的其中一个环节。现在他和弟弟会抢著用扫把扫地。”珊说。(潘思颖摄)
“我会让他摸摸树叶,嗅一嗅,从视觉触觉感受,再并发想像力,想想树叶的形状可以变成甚么。”溢溢的创意从做手工延伸至日常生活:“逛超级市场时,看到有胶盒盛载的水果,他会提议把胶盒变小船。”(潘思颖摄)
鸡蛋盒、毛巾、肥皂水、纸品,这些常见物品都是阿珊和溢溢的创作来源。剪开鸡蛋盒,涂上不同的颜色图案,放在动物的鼻子,换换位置,放在头上也可变成小帽。(潘思颖摄)
只要加点心思,废物如厨房纸、树叶、环保纸、鸡蛋盒都能变成精致的玩具。(潘思颖摄)
由枯叶枯枯拼凑而成的人像画,左面是阿珊的示范作,五官的摆位和大小都较工整,符合现实比例,右面是溢溢,歪歪斜斜的甚具毕加索的风格。(潘思颖摄)
简单一张厨房纸,就能发挥创意,以廉价的晾衣架,夹上孩子的创作,挂在窗边,便成为一道珍贵的风景。(潘思颖摄)
除了家居废物,阿珊亦会带儿子到公园,执拾枯枝树叶来作画,一次一对父女经过,女儿对他们的行为感到好奇,但那位爸爸却对女儿细声说:“不要执,很污糟。”珊反问即使污糟又怎样呢?幼稚园的老师表示,溢溢是班上最不怕肮脏的小孩,珊对此感到兴幸,兴幸溢溢是个充满好奇心又勇于尝试的小孩。(潘思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