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多利道“白屋”大学校舍 前身政治犯扣押中心

撰文: 吕诺君 蔡正邦
出版:更新:

近日港版国安法话题引起热议,令人想起港英年代警队的政治部及用来拘押政治犯的“白屋”。位于摩星岭域多利道的扣押中心,于1950年代开始运作,曾是港英政治部唯一专用建筑。而早年“白屋”经过活化后,现时成为了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校舍,虽然已与昔日模样完全不同,不过细心观察之下,仍能看到当中留有一些历史痕迹。

+4

根据审计署文件,白屋在香港1997年回归后空置超过十年,到了2010年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在2013年教育局宣布批出白屋建筑群予芝加哥大学布思商学院,校方斥资约5.86亿港元将遗址改建成新校舍,过程中亦尽量保留原有建筑,例如其标志性的白色外墙及绿色铁闸、课室亦保留原有的木地板和石壁炉等,新校舍于2018年年底开幕启用。

多囚禁与67暴动有关人士

香港历史研究社李泽恩指出,坊间对于白屋的资料不多,十分神秘,但白屋建筑群由军营和炮台组成,估计早于1950年代已经落成,其后成为扣押中心,被名义上归于警察部、实则由英国军情六处直接管辖的“政治部”用作羁押政治犯人,“因为50年代国共两党有好多人会落嚟香港(收集情报),所以(英国政府)会要睇住佢哋。”他表示,很多与67暴动有关的人士都曾被扣留在内,“事后有人写回忆录先会知道情况,街外人知嘅唔多。”李又指,至回归前政治部已被解散,其后白屋就一直空置。

中学校长、艺人曾被拘留于此

翻查资料,白屋在1950年代建筑物由政治部开始接管,据知一些被怀疑在香港从事间谍活动的疑犯均被拘留于此,过往亦有报道指,疑犯会独立被关在铺满海绵的四呎乘四呎的房间内,期间会受到政治部警员的盘问。据了解,香港华人革新协会秘书蔡渭衡、中华中学校长黄祖芬等均曾被囚禁在白屋内,而艺人傅奇、石慧夫妇更因被怀疑与六七事件有关而被拘留在内达八个月。

记者今天再到白屋所在地视察,只见该处成为了芝加哥大学校舍后,不论是建筑物内外都已变得现代化,用上了大量玻璃设计,不过仍保留了原先的白色外墙,而校舍旁的银禧炮台遗址仍然保留,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