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陈志云瞓身演绎网络潮语 大师秒变阿源超入戏必睇!

撰文: 郭敏玲 温菁莉
出版:更新:

听到志云大师要演舞台剧《莎士对比亚》,对他有基本认识的观众可能会觉得:“下!志云大师做舞台剧?真系未听过㖞!”但其实再想清楚,大师早早就用声音去演戏了!1984年,他以“韦家晴”的身份开咪,一做就深入民心。大学时期修读英国文学的陈志云,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他当然没难度!但现今热爆的高登网络潮语又会否考起大师?《香港01》安排了一个演技大测试,听听志云大师如何运用他那得天独厚的声线,演绎几句街知巷闻的网络潮语与CAP图,原来大师坚有演技!

大师变阿源,大家点估到先。(梁碧玲摄)

韦家晴的秘密生活

陈志云个人演得,大家都认同佢把声同样好讲得!众所周知,Stephen有个分身,“韦家晴”。讲起这个身分,Stephen形容这让他可以活在造梦的世界,皆因他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跟听众讲话,而且一个人可以有两个身分,使他勾起在港台工作要保持神秘的日子,“最记得有一次我到电台工作,有一些听众在大门外等我,但因为多重身分关系,不便跟他们见面,而门口的护卫哥哥,知道我不能暴露身分,于是我向他打个眼色,他非常识做,向听众朋友们说:‘韦先生今晚要录音㗎㖞!’,这种感觉好得意。”

陈志云与韦家晴,这两个身分对Stephen来说,各自带来了不同的满足感。(梁碧玲摄)

寂寞的心俱乐部

Stephen形容“韦家晴”的出现,就如一个很亲切的朋友,在自己耳边说话。正因为亲切的缘故,即使“韦家晴”是个陌生人,有不少人都愿意向他倾诉心事,Stephen说:“当时的年代,很多听众会亲手写信寄到电台,每次看到厚厚一叠的信件,一打开会觉得听众好有心机逐页逐页地写,大家就如笔友,很深交的那种。”不过,Stephen也从每封信的字里行间,发现了城市人的寂寞与无奈,这还真的有点讽刺,为什么会愿意将心底话告诉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呢?明明身边有不少朋友,反而会觉得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呢?”而他认为这个情况到今日依然存在。

做“韦家晴”唔够过瘾?

“韦家晴”这个身分存在了32年,直到2016年,Stephen首次担大旗踏台板演舞台剧。从声音走到幕前演出,这是代表Stephen不能只以声线表达他的表演欲呢?Stephen说:“我不会用表演欲来形容,开咪的工作令我有另一种的满足感,就好似在政策局做的工作,跟你在前线部门做的工作会有所不同,前线工作就如在幕前,别人的反应是即时的;而政策厘定的工作就似编剧,你写的时候未必有这个反应,甚至有人会觉得不可行,可是未实行,永远未知结果,两样的满足感就有很大不同。”我想,Stephen所指的满足感,是可以互补的。

陈志云与叶童合作演出舞台剧《莎士对比亚》,大师饰演传奇人物莎士比亚,为配合形象,他特意减了20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