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榄郊野公园山火植树区焚毁 修复需廿载 环团:如现山火又归零
大榄郊野公园本月中旬发生山火,熊熊烈火烧逾40小时,焚毁数以万计的山林。环保团体绿惜地球协作总监郑茹蕙指,黄泥墩水塘植树区被是次山火波及,山头焦土处处,不到一成的树木幸存,“一个绿油油的植林区需要花上十多年时间、义工上山视察十数次,才建立而成”。她表示,树木利用自然演替恢复需时,最少20年方可重新生长,惟大前提是期间时没有山火再现,否则一切又要归零开始。因此,她认必需调整防火策略,防患未燃,“如果不进行防火工作,自然演替无法挨过20年”。
根据渔护处资料显示,过去10年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内共发生共229宗山火,约10万棵树受损毁,受影响面积相等于150个维园。
近月山火频生,2月中旬马鞍山鹿巢山大火已摧毁大片山林,本月初大榄郊野公园再焚烧逾40小时,数以万计的林木被焚毁,当中包括植树区内大量树木。大榄郊野公园的山火救熄后,绿惜地球协作总监郑茹蕙急不及待于翌日便赶赴黄泥墩水塘的植树区查看,但放眼都是焦土,多年的心血化成灰烬,剩下不到一成树木存活。她心痛地指,植林过程殊不简单,由考察﹑植林以至事后勘查,都要花不少人力物力,耗时至少半年,而香港气候潮湿多雨,一般难有自然酿成的山火,故大部份山火都属人为,她慨叹:“一个绿油油的植林区需要花上十多年时间,义工上山视察十数次才建立而成。”
树木维持生态多样性 防山火蔓延阻水土流失
郑茹蕙表示,树木本身亦是各种生物的栖息地,能维持生态的多样性,山火发生后动物失去家园,纷纷往四处逃窜,雀鸟有机会逃到较近民居的地方居住,但对日后寻觅食物等,都造成一定的难度及危险。她以马鞍山山火为例,便有包括啄木鸟在内等雀鸟,因失去家园而逃到附近民居。
树木茂密的山头除了好看,亦具有实际,因树木可防止水土流失。60年代黄泥墩水塘曾发生严重崩塌事件,当年山上仍是贫地,沙石沿山上往下冲,堵塞了疏水道造成元朗平原水淹。郑茹蕙忆述,2005年最初抵达植树区时,山坡泥土松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而植树后,树根长出后能抓紧泥土,防止水土流失加剧,同时能保存土壤里的养份。她又指树木本身已是“防火带”,当山火发生时,防火树可有效阻止山火蔓延。
树木自然演替恢复需时 若山火出现再归零
以往有专家指出树林重生需至少20年,郑茹蕙补充,完成自然演替的大前提是期间没有再发生山火,“由草变灌木,小树到大树”,免不了要耗时数十载,本港常以半人工方式为山火场地植树加快速度,但植树补救的同时亦要思考防火策略,“若再有山火出现,一切又会重新归零”。她指黄泥墩水塘植树区正正是活生生的教训,“如果不进行防火工作,自然演替无法挨过20年”。
在疫情底下,本港掀起行山热,但山火风险亦相对上升,郑茹蕙认为要避免山火发生,除了要对公众宣传教育“无痕山林”外,亦要针对每次事件进行分析,调整防火策略。她提醒山客应将垃圾带走,避免在郊外吸烟,切勿非法生火及小心处理火种。对于近日有人故意到受山火摧毁的林间行山,她提醒山火过后树木会变得脆弱,随时有倒塌危机,如非必要应避免前往。
疑郊游或扫墓人士留火种酿山火
消防处发言人表示,本月17日大榄郊野公园一带山火事件波及的土地面积约为200公顷,起火原因相信为扫墓或郊游人士于黄泥墩水塘山边附近留下火种引致。消防处指,行动中共派出26辆消防车辆到不同位置进行扑救,包括黄泥墩水塘、蓝地石矿场及元朗大棠近杨家村一带山坡,出动107名消防人员以山火拍及背泵进行扑救,其间因应情况亦有要求飞行服务队协助救援。
过去10年逾10万树被焚 受影响范围等于150个维园
渔护署回复《香港01》查询时表示,将于今年的植树季节内,在是次大榄郊野公园范围内,受山火影响的指定地区种植树苗,以加快恢复该地的植被。
另外,根据渔护处资料显示,2010年至本年3月,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内共发生229宗山火,共烧毁94,125棵树,受影响范围面积合计约2838公顷,相等于150个维园。另外,渔护署就在郊野公园及特别地区内非法生火或用火,提出的检控宗数共10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