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前台长岑智明因青光眼 未能就任世界气象组织服务司司长
今年2月中提早退休离任天文台台长的岑智明,原订本月到日内瓦担任世界气象组织(WMO)服务司司长。不过岑昨晚(4日)在社交网站宣布,由于健康理由,向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未能就职。他透露,短期将接受青光眼手术,冀阻止视力进一步下降。有眼科医生指,青光眼要接受手术,意味病情未必轻微,又指由于损坏的视神经不能回复,故即使手术后视力亦未必有大幅度提升,部份人需配合眼药水控制眼压。
任职天文台台长近9年的岑智明,今2月15日提早退休。他昨晚在Facebook表示,昨日向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未能就任服务司司长一职,并获其接受和谅解。
岑智明表示,近日收到很多朋友询问,会否受到疫情或眼疾影响赴日内瓦的计划。他指,将于短期内接受青光眼手术,并在未来一段时间休养,希望可阻止视力进一步下降。
岑智明过往不时于Facebook发文,帖文发出后,多名网民留言关心,其中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亦留言:“保重”。岑于帖文末段,亦感谢曾协助他加入世界气象组织工作的政府及内地同事和朋友,并祝愿组织发展继续蒸蒸日上。
岑智明于1986年加入政府任职科学主任,2008年升为助理台长,并在2011年4月出任香港天文台台长。接任台长的郑楚明,则从1989年加入政府任职科学主任,并于2011年10月升为助理台长。
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受损 术后视力未必有大幅度提升
眼科专科医生袁国礼指,青光眼的成因是由于眼房水未能排出,眼压过高令视神经受损影响视力。青光眼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患者或在短时间内病发,而慢性病发患者未必察觉得到眼压增加,早期无病征,患者一般透过定期眼睛检查发现患病。青光眼高危人士包括有相关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较年长、眼睛曾受创的人等。
岑智明将需接受青光眼手术,袁国礼称或意味其病情未必轻微,病人愈早发现并控制眼压,有助减缓视力下降。不过若单做青光眼手术,由于损坏的视神经不能回复,故即使手术后视力亦未必有大幅度提升,部份人需配合眼药水控制眼压。但若青光眼病人同时患白内障,接受手术清除白内障后视力则会变得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