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走访四川“悬崖村” 孩子上学爬“天梯”身后万丈深渊

撰文: 崔德兴
出版:更新:
遥看“天梯”,可谓触目惊心。(视觉中国)

“如果你的孩子或知道有孩子对抱怨上学之路奔波,那么请看看中国西南四川省阿土勒尔村的孩子们面临的重重困难吧。”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于本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小学生翻山越岭上学难》(A Harrowing, Mountain-Scaling Commute For Chinese Schoolkids)的文章,记者安东尼(Anthony Kuhn)走访四川省山村“阿土勒尔村”,记录当地小学生需要“翻山越巅”上学的情形。

山村贫困村民无力下山安家

文章称,那里的小学生上课下课,单程要走半英里(800米)长的陡峭悬崖山路,必须借助摇摇晃晃的木制“天梯”越过。“这说明了中国一线城市和中心腹地之间的鸿沟,以及中国少数民族面临的困难。”

文章介绍,这个地方被中国媒体称为“悬崖村”,位于凉山州,从省会成都开车南行8个小时可达。道路穿过肥沃的四川盆地,沿著长江上游两岸向上延伸。离凉山越来越近,道路越来越难走,山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隧道中没有灯光。记者到访的阿土勒尔村偏僻贫困,有72户彜族人家。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15岁以上的彜族人近4分之1为文盲。在那个学校所在的昭觉县,文盲率为40%。

爬到山顶需要2-4个小时,有些地方有木头、蔓条或生锈的金属做的梯子;有些地方有绳索和钢索——或者在山壁和数百英尺深的河谷之间只有几丛野草。山顶平整,有粟米地和泥瓦房,四周都是山峰。记者访问村民,对方表示自己愿意搬到山下,却没钱在山下安家。

村民过著简朴的生活。(视觉中国)

学生上下课路途危险

文章记录村内学生的上课情况。上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人在山顶的边缘集合准备下山。这些孩子平时住宿在学校。周末往往会爬山回家。大伙排成一列下山,孩子们背著揹包。为了安全,较小的孩子通过绳子跟家长连在一起。多数孩子已经上上下下不知道多少次了。

文章称,经过三个小时,记者和学生们终于到达山下的学校。那是一座简单的两层水泥建筑,在早前经国陆媒体报道后,有捐助者送来新家具,以及供孩子们使用的日用品。校长吉克伍达对记者表示,相比起物资短缺,更困难的是上下学的路途。“作为老师,我们当然担心他们的安全,他们那么小而路途又那么危险。”

将用钢管升级“天梯”

在中国一些贫困山村,政府会将少数民族居民从偏僻的山区迁出重新安置,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主流经济,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不过,文章引述村支部书记莫色吉日表示,阿土勒尔村来说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他解释指“现在山下没有地方可以搬迁。所以,我们计划慢慢修一条上山的路。”目前县政府准备用钢管对梯子进行改造升级。因此,短期内学生们上下课还将继续“爬山”。只是钢材做的梯子胜过木梯,而这两种梯子又比抓著野草或“什么都没得抓”要好。

文章再引述上海彜族评论员傅家杰表示,阿土勒尔村的生活条件与已有不少变化,但其发展仍落后全国其他地方“几十年”。只是,政府以往将山区少数民族安置到新地方,部分人却缺乏谋生的技能或语言能力,有些更走上犯罪道路和吸毒,最后又回到他们离开的山区老家。

“悬崖村”学生爬木“天梯”上课。(视觉中国)

修路成本高昂 地方部门无力筹建

其实早在今年5月底,也曾有大陆媒体报道过这条四川“悬崖村”。村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山上,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曾有数人在攀爬过程中摔死。

因道路问题,村里学生上学艰险、娶亲比登天还难,当地村民期望可修建一条安全道路。政府部门当时表示,修路成本过高,造价约6000万元人民币,政府无力筹建。悬崖村何去何从,县政府表示期望通过当地潜在的丰富的旅游资源,未来通过保护性开发,以旅游扶贫带来改变。

在天梯行走,实在不容易。(影片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