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现代诗缘起自三大诗社 郑愁予、余光中皆为代表人物
编按:台湾文学在现代诗坛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台湾现代诗缘起自三大诗社,而下文就会为大家介绍三大诗社的特色,以及其代表人物。
【01撑场为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点击此处进入01撑场及发表作品吧!】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原题为“【现代诗派】现代诗在台湾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大诗社”及其代表人物”,刊于01撑场】
喜欢台湾文学的读者,你们对台湾现代诗了解深吗?
曾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专任教授陈芳明说过:“战后台湾文学对‘现代’的追求,如果没有现代诗运动的冲击,也许不会那样迅速臻于成熟的境界。”肯定了现代诗在台湾文学的独特地位。
提起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一定要了解1950年代初期在台湾诗坛相继成立的,且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三大诗社”——现代诗社、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社。这“三大诗社”中有才华的诗人作家,都会创办诗刊、举行各种诗歌活动,令三大诗社在战后的数十年间,都在台湾现代诗界中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家诗社各有各的主张,尤其在诗作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不同追求,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奠定了今日台湾现代诗歌百花齐放的基础。
1956年,被称为“台湾现代诗点火人”的著名诗人纪弦与叶泥、郑愁予、罗行、杨允达、林泠、季红、林亨泰等人于台北市民众团体活动中心举行“现代派诗人第一届年会”,宣告“现代派”与现代诗社正式成立。
当年纪弦提出“现代派六大信条”:包括“我们是有所扬弃并发扬光大地包含了自波特莱尔以降一切新兴诗派之精神与要素的现代派的一群”、“我们认为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这是一个总的看法,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无论是理论的建立或创作的实践”、“诗的新大陆的探险,诗的处女地之开拓。新的内容之表现;新的形式之创造;新的工具之发见;新的手法之发明”、“知性之强调”、“追求诗的纯粹性”、“爱国、反共。拥护自由与民主”;此种主张曾遭台湾现代诗界的猛烈抨击,被批为全盘西化,试图割断中国的文学传统。
至于蓝星诗社则是著名作家余光中等人于1954年成立的当代诗歌文学团体,并逐渐形成了蓝星诗群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夐虹等。蓝星诗社相比起现代派,较主张创作为本,强调诗人个性的展现,作品大多是标榜创作纯粹的自由诗,没有固定理论也没有信条,创作主张也倾向平稳,不像现代派的激进前卫。蓝星诗社反对过份强调“横的移植”,认为诗的创作基本就是“注视人生”和“重视实质”,每首诗作都是诗人自我创造的成果。
创世纪诗社由台湾现代诗人洛夫、张默和痖弦于1954年创立,然后出版了现已改成《创世纪诗杂志》的《创世纪诗刊》。创世纪诗社曾经是台湾当时规模最大,和维系最长时间的现代诗歌文学团体,在六十年代,创世纪诗社成为台湾当时超现实主义的诗作、诗人聚集地。创世纪诗社提倡主观经验带领的创作理念,以感觉、个人化为先,利用夸张、变形、怪诞的意象创作,在台湾诗坛成功打造“虚无”、“晦涩”的诗风。
内容提供:虾你先生
看更多01撑场相关文章:
【01撑场为开放式自媒体平台,点击此处进入01撑场及发表作品吧!】
(以上文章内容为用户提供,并不代表香港01官方立场及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