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栋拒承父衣钵全心做演员︰本土题材正在摸索寻出路

撰文: 施玲玲
出版:更新:

照片纪录了每一个当下,在这个数码的时代,我们都不再需要相机,无论是家人聚餐、跟朋友出游,还是独个运动,只要有手机就可以随时拍照,自拍也好,合照也好,手机相册塞得满满的,128GB也不够用。但你可记得上次手握一张冲晒出来的照片是什么时候?是毕业照、中学的班相,还是小学运动会上的英姿?你还有没有那么一张照片纪录着那刻情意?林家栋有。中一那年他跟两个同学胆粗粗到城门水塘一游,没有大人,只记得搭巴士都要一个小时,“咔嚓”一声便摄下了那个没有压力的白纸时代。

林家栋坦言电影要能给观众更多养份。(梁碧玲摄)
林家栋自言这个角色要一定经历才演得来,没有太多时间跟爸爸相处过,或者不是那么想念爸爸讲的每一句话,也不会有这个反应。(梁碧玲摄)

林家栋自认是个念旧的人,今次在《此情此刻》中饰演死守爸爸影楼的儿子,用菲林相机拍着一张张照片,却怎样也拍不出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因为每张照片的含意绝不只是纪录那么简单,“有人说要留住这一刻,我觉得不止要留住,而要面对这一刻。”要数深刻的照片,林家栋直言是跟同学出游的回忆,“我记得是一张sideshot,远眺着城门水塘,以前不懂拍照,只是站得直直,那一刻的全部印象都很深刻。”他说那时生活没有压力,读书没有压力,也不用考太多试,不用顾屋企,不用考虑感情问题,也不用工作,笑言是白纸一张,“𠮶阵最型。”

不时出现“困境”二字

时日太快,白纸上亦添了许多东西,林家栋不讳言不时也会出现“困境”二字,因为演员要不断追求,包括满足感、角色的完成度,但最后也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正正是这个原因才会令我(握紧拳头)要继续,我认为演员这个身分好虚无,有人会说:你片酬好多㖞,有光环㖞。我会答:你讲啊。当你面对未曾拥有,甚至失去又或者失手的时候,那种失落、恐惧,我觉得不下于其他职业。”正因为“公众人物”的身分,林家栋坦言那种恐惧并非个个也能承受到,“所以自己经常会绷得好紧,表面上可以好轻松,其实(深呼吸)心里正在筹措下一步,个脑不停转,害怕上述的情况会出现。”

首次跟潘灿良合作,林家栋透露二人在拍摄时很有默契。(梁碧玲摄)
林家栋强调剧本是一剧之本,电影的故事内容重于一切。(梁碧玲摄)

要想做到自己心目中的“林家栋”,也许要时时警惕,细心注意每个表演;但爸爸心目中的那个儿子,他有一部分却是怎样也做不到,“很多爸爸都会想你承继他的职业,特别是华人社会,我爸爸以前也是这样。他是做玉器生意的,所以也想我做玉器生意,但我坚决抗拒,怎样看这块东西也不明白为什么值几万蚊。”因为他们以前是老一派,所以想儿子继承衣钵,林家栋说他于是“侧侧博”推给弟弟,“相信好多人都一样,会好介意爸爸妈妈怎样看你,或者你会想到底他们想我做一个怎样的儿子。我爸爸曾说过不赞成我做演员,但我坚持一定要做演员。”

望影坛前辈留港“播种”​

近年香港电影不乏以情怀为卖点的作品,《此情此刻》亦在其中。林家栋认为有此现象因为未有更好的出现,“这10年间,合拍又好,本地作品又好,都未走得出市场,只好拍一些最擅长的题材。电影在某些人眼中是一个产业,但在我心目中是个文化产业。如果里头没有你自己的奶水,根本无从发挥。”他以《伊朗式离婚》为例,一套关于他国文化的电影,语言不通,偏偏追字幕也甘之如饴,“因为从电影里看到你们的人与事,只要讲你最擅长的事,最感动人心的东西就可以,市场留给投资方去担心,拍电影的人是做创作的,怎可把市场挂在嘴边。电影最重要是人与事能够流传,能够让你共呜,让你感动,让你永远记住。”

贴近生活的东西最能产生共呜,要获本地人青睐少不了本土题材,然而“本土”二字却颇具争议,林家栋说内容重于一切,“现在正在摸索出路,很多经验充裕的前辈都去了资金充裕的地方发展,香港又不可以没有出品,一班新的导演就想尝试新方向,包括拍摄手法、编剧方向、用人取材,正正填补了这个空间。”他补充要比机会新人,也希望有更多前辈愿意留守香港扶他们一把,“现在是播种的阶段,必然经历但不要气馁。”

林家栋认为近几年少有以人为主的剧本,多数都是以特技挂帅。(梁碧玲摄)

提供服装:McQ@I.T.发型:Alex Chan @ projetz4 / J.A.C.K. Timeless化妆:Poly Tsang@J.A.C.K. Time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