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脚】湿热气虚可致反复发作 3类型香港脚之中最难愈是...
香港脚又发作?春天潮湿,湿重易致湿邪入体,引发多种疾病,香港脚就是其一,中医又称之为脚气。香港脚可传染,令不少患者觉难以启齿,可能选择偷偷涂药膏。其实从中医角度,患香港脚应注意内在调理,助身体袪湿,由健福堂注册中医师廖慧君讲解香港脚的成因,并推介相关的治疗方法。
撰文:健福堂中医师廖慧君
即将踏入春季,初春之时,阴雨绵绵, 阳气始旺,气温升高,细菌病毒最为活泼,湿从内生。《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提到:“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脚气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中医称为“脚弱”,亦即脚气。
脚气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足趾局部出现瘙痒、水疱、糜烂渗出、脱皮皲裂、皮肤增厚粗燥等,部分病人亦甚至会出现腿脚麻木、酸痛、无力,挛急(即肌肉紧张或抽动致难以屈伸)、肿胀、萎枯等,而且病性缠绵,往往易反复发作。
马上了解脚气(即香港脚)的不同类型及病因(按图):
香港脚症状分三类
脚气最为人熟悉的名称是“香港脚”,此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属于颇常见的皮肤病,更具有传染性,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三型:
1. 糜烂型脚气:多发于第三、四、五足趾间,初起时足趾间会出现潮湿、水疱;脱皮后则会潮红且糜烂面奇痒,更很易感染其他部位
2. 疱型脚气:多发于足外缘部, 初起为外壁饱满的小水疱,数个小水疱可融合成大水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但自觉奇痒,搔抓后可引起继发感染, 亦有机会导致小腿丹毒(一种皮肤热毒病症)及蜂窝组织炎
3. 角化型脚气:多发于足跟部,表现为皮肤粗厚干燥、角化脱皮、瘙痒及皲裂,此型一般病程缓慢、缠绵难愈
从中医角度,出现脚气的原因主要是湿热下注或气血虚弱,与天气、生活习惯及个人体质都有关系,以下说说两类脚气成因:
湿热下注型
病征:平时会有眼红、面红、舌红、口干、口苦,便秘或易有尿路感染等,多会出现糜烂型脚气的症状,即足趾间足癣溃破、周围发红及痒痛
成因:
1.天气:阴雨过后,在闷热不通风状态下,下肢受水寒和湿热之邪侵袭
2.饮食不节:例如过食辛辣燥热物,损伤脾胃,令湿热流注足胫下肢
气血虚弱型
病征:患处长时间不愈,皮肤不红反呈白色,但痒痛明显,甚或有透明浅黄分泌物流出,症状较接近疱型脚气及角化型脚气
成因:
1.年老体虚,正气不足
2.病后体质较虚弱,身体气血亏虚,令经脉经筋失于润养下肢足趾
脚气不等于脚气病?
脚气病与脚气是两种不同的病,脚气病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是因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胃口欠佳、腹胀腹痛、大便秘结、烦躁失眠及容易疲等,病情进一步时更会出现足踝部、膝部及大腿水肿,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胸腹积液等。
针对脚气问题,中医有以下治疗方法可供参考,主要是从穴位按摩、使用药材泡脚及改善生活习惯出发(按图):
穴位按摩
1. 太白穴
位置: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按法:用拇指点按,力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度,令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即可;每天可按压双脚50至100次
功效:清热化湿、健脾和胃
2. 三阴交穴
位置: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之交会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吋,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按法:用拇腹按揉,可顺时针按揉双脚,力量以自己能承受为度,令穴位局部产生酸胀感即可;每天按压双脚5至10分钟
功效:健脾益气、滋补肝肾、除湿通络
泡脚方
1. 针对糜烂型脚气
药材:地肤子、滑石粉、苦参各30克,白矾、硼砂各5克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一会,煮20至30分钟,稍稍放凉待温度合适,再浸泡患处20至30分钟;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杀虫
2. 针对水疱型脚气
药材: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木瓜、苍术、 黄柏、生甘草各15克
用法:先用清水浸泡药材一会,再煮20至30分钟,稍稍放凉待温度合适,再浸泡患处20至30分钟;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燥湿止痒、清热解毒
3. 针对角化型脚气
药材:苦参50克、花椒30克(放入500毫升白醋内浸泡3天,可分2次使用)
用法:药材加两升热水,稍稍放凉待温度合适,再浸泡患处20至30分钟;每晚睡前浸泡,至病愈即止
功效:消炎解毒、清热利湿
改善生活习惯
1. 脾虚生湿,少吃生冷,辛燥,油炸食物, 减少损伤脾胃。
2. 保持脚部干爽,可用酒精消毒,再涂上薄薄椰子油,然后穿上袜子,此法还可以改善灰指甲
3. 特别是在梅雨天或下雨天时,可把鞋子放于通风干燥之处,可把鞋垫从鞋子中取出,放于太阳下晒,或用热风筒吹鞋筒一分钟
4. 若家中有人感染脚气,清洗衣物时必需分开清洗, 并用酒精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