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图辑】坪𪨶“新传统” 舞火龙探访老人院

撰文: 徐尉晋
出版:更新:

中秋将至,大坑舞火龙是传统应节活动。把火龙带到新界东北坪𪨶,又会是怎样的呢?“打鼓岭坪𪨶保卫家园联盟”导赏中心去年中秋已办过一次舞火龙活动,今年一众村民、义工决定创造“新传统”,继续办舞火龙引起公众对新界东北的关注。在正式舞火龙前的周末,一众村民和义工先到坪𪨶的老人院表演。挂满灯泡的火龙舞进老人院时,龙头随“龙珠”左右移动,龙身也跟着摆动,老人家频说:“有龙看啊。”大家都满面笑容。简单的舞火龙活动让公众记得新界东北,也连结了新界的村民。摄影:曾梓洋

义工用单车运载火龙的龙头到坪𪨶的老人院。“打鼓岭坪𪨶保卫家园联盟”导赏中心去年中秋已办过一次舞火龙活动,今年一众村民、义工决定创造“新传统”,继续办舞火龙引起公众对新界东北的关注。(曾梓洋摄)
舞火龙前,龙头要用红纸包好并作祈福仪式,待吉时才把红纸拆开,正式开始舞火龙。(曾梓洋摄)
在正式舞火龙前的周末,一众村民和义工先到老人院表演。图中的黄生住过薄扶林村,懂得扎火龙,义工都要向他求教。(曾梓洋摄)
义工拿著由碌柚和树枝组成的“龙珠”,带领著火龙队步往老人院。(曾梓洋摄)
过去村民也和不同义工办过各种活动,引起大众关注坪𪨶发展。如办导赏团、与“空城计划”办展演等,更多次连结村民和义工到议会场地外抗争,政府终在2013年将坪𪨶暂时剔出东北发展,暂时脱离发展危机。(曾梓洋摄)
当天除核心义工和村民外,更有社工学生、偶尔会来帮忙的义工,以至“义游”计划的外国人,总共20多人。一个活动,成功连结了不同的人。(曾梓洋摄)
火龙的尾巴由树叶组成。(曾梓洋摄)
到了老人院,他们的锣鼓声变得似模似样,挂满灯泡的火龙舞进关了灯的活动室,龙头随“龙珠”左右移动,龙身也跟着摆动,火龙正式舞动起来。(曾梓洋摄)
老人家频说:“有龙看啊。”齐齐欣赏应节的舞火龙。(曾梓洋摄)
“归属感高了。”去年也有参与舞火龙的义工千千说。“有义工本身不是很熟悉坪𪨶,参加舞火龙后变得很喜欢。”(曾梓洋摄)
舞火龙活动有不少准备工夫,如扎龙、清除小路的杂草、在小路旁铺设木板让观众行走,每部分都有义工参与。(曾梓洋摄)
今年有“义游”计划的外国和本地人一起帮忙,有份扎龙的阿咕却谦称:“都是黄生扎的。”黄生却谦称:“没有说谁扎的,人人都有份,个个都有帮手。”(曾梓洋摄)
帮忙准备的人以外,阿咕也想让多些外间的人参与。“所以我们的活动分了三天,迎月会去壁画村挂灯笼,喝喝东西聊聊天,中秋当日舞火龙,追月会有音乐会。”她指,中秋是大节日,办活动是希望令更多人知道,“香港边界地方也有很多东西看。”(曾梓洋摄)
(曾梓洋摄)
除了吸引其他人关注新界东北,舞火龙本身也连结到村民。最初提议办舞火龙的是村民黄先生,他从前住在薄扶林村,已搬来坪𪨶20多年。“入到来新界,便再玩吧,那些村民见我玩便又玩玩,几高兴的。”他说。(曾梓洋摄)
火龙被放置在“打鼓岭坪𪨶保卫家园联盟”的导赏中心内,待中秋来临时,义工会再在村内出动舞火龙。(曾梓洋摄)
(曾梓洋摄)
舞火龙聚集了一班关心新界东北的年青人,也连结到老一辈的村民。(曾梓洋摄)(曾梓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