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时代曲】《皇后大道东》预言书
香港乐坛有过谈政治的流行曲吗?有,“六四”前后不乏佳作,但在流行乐坛泛起的涟漪,微不足道。真正唱到街知巷闻的一首,罗大佑与蒋志光的《皇后大道东》,无出其右。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
香港人回归前对“事头婆”没太大感觉,一些人到现在倒是愈发怀缅。倘若在茶记找续时,收银阿姐给你一枚“事头婆”硬币,或会喜出望外;钱包里一个洋紫荆一个英女皇的同值硬币,把哪个投进汽水机,或仍有几秒挣扎与迟疑。
“这个漂亮朋友面善又友善,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
八十年代前途谈判,北大人一句“马照跑舞照跳”,尝试安抚港人的脆弱心灵。我们也曾经以为,只要跑马地与沙田的马仔继续无间断填补马迷的空虚,一切都会依旧。如今看来,我们都天真得可以。
“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从前我们真心相信,太子道、公主道、英皇道、伊利沙伯医院、菲腊牙科医院,回归后会被“人民东路”、“解放北路”、“邓小平第一医院”取代;19年过去,这些街道地标健在,然而变化得最厉害的,却是一些看不见却最核心的东西。
不足四分钟的乐曲,道出港人对英殖最后岁月的依恋,对主权移交的茫然与不安。更精彩的还有那只劲歌金曲MV:罗蒋二人穿上传统“表叔”装束,架上“许家屯式”墨镜,舞者齐跳“忠字舞”,还有最后“领导人式”拍掌姿势与群众簇拥;是夸张、是嘲讽、是不屑,真正蕴含的,是港人对北方来客的丝丝恐惧。
是的,当年的TVB,还会有这种创意,这种胆量。
皇后大道原本是没分“东中西”,后来不断伸延,发展成今天的三段。“皇后”是错译,这个Queen是指维多利亚女皇,翻译的师爷会错意,之后将错就错,社会也没太大异议(正如每年温布顿网球赛前举行的Queen's Club Championships,不少港媒也通称为“皇后会杯”)。
游行常客对皇后大道东有特别的情意结。在跑马地黄泥涌道交界的东面尽头,是新华社香港分社旧址。港英年代,这儿的真身是港澳工委,是中共在香港的最高代表,是港人向北京反映诉求的象征地标。1989年5月20日,八号风球高悬,几万人冒着狂风暴雨,聚集在大道东的柏油路上,高呼打倒邓李杨,雨水泪水在各人脸上交缠,不少人的生命,从此改变。
往后十多年,已数不清在大道东的尽头,遗下多少脚毛。大楼那数百只窗户,大部分都拉下帷帘,每次游行集会,却总有人走近窗前,拨开一扇缝隙,居高临下俯瞰,有人不消数秒便把帘幕放下深怕被发现,有人却光明正大把窗帘完全打开,群众看见时或喝倒采,亦会有人挥手示好甚至拍掌,仿佛是向那站在窗前,一直活在封闭国度的某君善意回应:这就是文明,这就是在你们国土里不曾看见的景象。
“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
这儿却曾有过一座跟皇宫一样只可远观,神秘莫测之物。词人林夕所指为何,对号入座,呼之欲出。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