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中国能有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有关,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从1956年“一五”规划第一台“解放牌”汽车驶下生产线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为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根基;中国改革开放后,从“六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层面都迈向新纪元。我们带大家一起走进时光隧道中,从老照片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完成的十二个五年规划,一同感受中国70年来的巨变。
1953年至1957年,中国迈入首个“一五”规划时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有重点地进行工业建设。在这期间恢复铁路5500公里,但当时最振奋人心的则是在1956年7月13日,毛泽东命名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走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网络图片) 解放牌汽车驶在街道上,热烈的群众夹道欢迎,见证历史的一刻。(网络图片) 在1958至1965年的“二五”规划里中共做出再进行三年调整以作为过渡期的决策。在二五规划最后一年的1965年,中国国内的石油已全部自给,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都有铁路,交通建设有长足的进步。而北京的首都机场也是在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投入使用。(网络图片) 2019年北京的第二座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也宣布启用,中国大陆的交通建设也迈入了新的纪元。(VCG) 1966年至1970年进入“三五”规划时期,中国形势自1969年起形势相对稳定,1970年工农业生产取得大幅度增长。“三五”规划时期,不只铁路、水电站等建设,更是首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第一套自动长途电话设备。1968年长江上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公路铁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网络图片) 南京长江大桥由于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建造及采用国产材料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所以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被称为“争气桥”,在中国桥梁史上亦占有特殊地位。(网络图片) 南京长江大桥已经成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外,它也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纪录在《健力士世界纪录大全》,每年吸引国内外的旅客来探访,白天夜晚各有它的美丽。(网络图片) 1971年至1975年是“四五”规划时期,在这段时期,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权利得到恢复,开始与国际有更多的交流。在“四五”期间,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4年12月,中国首座自行设计、建造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5台机组建成,成为中国水电技术的新里程碑。(网络图片)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中国甘肃省永靖县境内黄河干流上,控制的流域面积有18.2万平方公里。水电站不只有发电功能,更可以防洪、灌溉、更有供水和养殖等效益。图为建设发电站的过程。(网络图片) 1976到1980年是“五五”规划时期。1979年农村改革序幕揭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五五”期末,城乡人民平均消费水准提高26.8%。也是在这个时期,恢复高考,开始注重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提升,图为1980年代以前的深圳。(微信公众号@宝安中心区) 1980年8月紧邻香港的深圳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成功的经济特区,40年整个深圳的经济和交通建设都有焕然一新的改变。(网络图片) 深圳的经济转型成功成为中国有名的创科中心。根据今年公布的数据,深圳的GDP首度在2018年超越香港。(VCG) 1981年至1985年的“六五”规划时期,是整体中国经济和社会前进快速的时期,尤其在农业发展十分迅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贸易总额比“五五”时期翻倍。1984年,在大连设立了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为还未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连。(网络图片)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典礼,在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大连迎来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图片) 2014年,大连金普新区成为东北首个国家级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亦被规划在其中。大连现在也努力往高科技的国际都市迈进。例如透过互联网和港口结合方便当地的物流业,让大连的港口可以转型成为智慧型的港口。(大连金普新区官网) 1986年至1990年,“七五”规划时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对外开放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在1988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完工,是中国在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维基百科) 1991年至1995年的“八五”规划时期,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而且波动最小的五年。1994年长江三峡工程开工,是现今世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VCG) 2018年长江三峡水库发挥防洪功能,拦蓄了2018年的长江一号洪水12.6亿立方米。(VCG) 1996年至2000年迈入“九五”规划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八位,香港和澳门也在此间相继回归。1996年,中国第一条国产化水泥示范线投入生产,这是由中国设计、在冀东水泥厂建成的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网络图片) 2001年至2005年,“十五”规划时期,成功摆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快增加速,外贸进出口总额世界排名上升至第三位。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截取自网络) 2006年至2010年,“十一五”规划时期。经济总量由“十五”规划期末的世界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外贸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升至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这五年间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图为2010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的世界博览会,参观人次有7300万人。(VCG)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上的烟火令许多人直到今天仍印象深刻。(VCG) 2011年至2015年则是“十二五”规划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货物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首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到2019年6月,京沪高铁已经运送10.3亿人次。(VCG)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在推进的“十三五”规划中,有165项重大工程项目,范围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5G到高速铁路。五年做为纪录中国的时空之尺,又迈入下一个新阶段。(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