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人民日报指教协鼓吹“反中” 陈冯富珍倡教师需爱国
《逃犯条例》修订及警方被指滥权引发近月警民冲突不断。中国内地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28日)于头版刊登评论文章,点名指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是鼓吹“反中”、“反政府”的“帮凶”。文章又称,“香港幼儿园的教材”中有“ ‘反中’的暗黑童话,引导小朋友仇恨中国、拥护英国,传递阴暗扭曲的价值观”,而“国民教育的长期缺失、教师不负责任的挑唆示范,让香港青少年……走上街头甚至滥施暴力”,要求将“师德沦丧的害群之马”解除教职。《人民日报》今日又报道,全国政协常委陈冯富珍于政协常委会上指,“香港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激进,根源在学校,关键在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建议“将爱国爱港作为教师任职的必备资格……支持爱国爱港教师组织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话语权”。教育局回复《香港01》查询时就表示,特区政府的教育愿景是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教师须为学生营造友爱、尊重、接纳、欣赏及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及作为中国人的身份。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文章以“这样的香港老师,太毁师德了”为题。文中提到,有香港教师发表针对警察言论,包括中学通识科教师赖得钟,早前facebook账号个人资料图片换成“黑警死全家”,不过文章就误称赖的言论是“警察死全家”。
文章形容有关言论是“与教师职业道德伦理相悖”的“狂言”,指“持激进立场的教师”鼓动学生罢课,“将其作为向政府施压的政治筹码和牺牲品”。文中又点名炮轰教协副主席叶建源及理事张锐辉,指前者煽动学界“强力表达”政治诉求,后者“纵容乱港分子煽动学生罢课”,批评他们“鼓动老师在校内搞冲突”,“部分持反对派立场的教师参与教材编写,通过选用偏颇的材料、带有倾向性的考题角度,抹黑攻击 ‘一国两制’,激化香港与内地矛盾,甚至煽动激进违法行为”。
文中又提到,本港取消中国历史科为必修科后,新引进的通识教育,“别有用心者却借以输出偏激政治观念”。文章认为,《逃犯条例》修订风波平息后,“应正视香港教育制度性问题,对通识课程和国民教育纠偏补缺,从机制设置上避免政治黑手伸进校园。打造合格的教师队伍,从小开始正确培养香港学生的国家观念,让爱国爱港教育深入人心”。
《人民日报》同日也有报道,引述陈冯富珍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发言,建议“加强香港教育体系建设”,“牢牢掌握教育主导权,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支持校方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清除害群之马”,并“加大爱国爱港教师队伍培养力度”。
教育局回复《香港01》查询时就表示,特区政府的教育愿景是培养青年人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对社会有承担、具香港情怀、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香港是国家一部分,有著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培育幼儿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是幼稚园教育课程目标之一,而中小学亦订明“国民身份认同”是香港课程七个学习宗旨之一,“德育及公民教育”一直是学校课程的四个关键项目之一,当中包含对国家历史和发展的认识、国民教育、认识国家《宪法》、《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教育局一直采取多元化措施,包括透过不同科目的内容,如小学的常识科、中学的中国历史,地理, 生活与社会科、通识教育科等, 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如学生内地交流计划、姊妹学校加强交流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让他们从小开始认识自己国家历史及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同时,教育局亦加强校长及教师培训,让师生全方位认识国情,正确理解由国家《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以及其如何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须为学生营造友爱、尊重、接纳、欣赏及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及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学习如何与别人和睦共处,尊重和关爱他人,并展现良好的行为。教师选取的学习材料和设计学习活动时,须配合教育课程的目标、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发展、能力和步伐,内容不应带有偏见或以偏概全。更重要的是,教师需秉持专业态度和操守,以不偏颇的态度和立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