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片重温】英雄以外 《城寨出来者》的双面魅力

撰文: 王嘉政
出版:更新:
《城寨出来者》(Brothers from the Walled City),1982年上演,蓝乃才执导。

功夫新剧《城寨英雄》令人又恨又爱,恨的当然是TVB仍然保持其一贯胶剧水准,极无诚意地用民初街扮九龙城寨,简直欺人太甚;爱的,亦只因“九龙城寨”四只字带来的极大吸引力。不少网民都睇死《城》迟早会变三角恋BBQ剧,但其实这种“阉割城寨”的情况早已发生,由《力王》导演蓝乃才执导的《城寨出来者》(1982)便是一套以城寨展开,本身有血肉有爆发的犯罪片,但最后却被逼删减成“狮子山下”般的社会伦理片。

本片在九龙城寨实景拍摄,保证原汁原味。(影片截图)

三不管之魅力“九龙城寨”和西部片的“西部”一样:不单纯是故事背景地点,而是蕴藏了预设的价值和联想。犯罪、地下秩序、暴力色情、以暴易暴的反英雄等已是城寨的代名词,吸引力之大连日本也挪用来制作出《九龙风水传》、《莎木2》等经典游戏,甚至衍生出日本版城寨主题乐园。《城寨出来者》俱备以上元素之余,最重要是在当年未清拆的城寨作实景拍摄。电影头20分钟边呈现这个“三不管”地带的黄赌毒生活日常,一边交代主角兄弟的性格。

相信是因为蓝乃才由摄影助手出身,再慢慢跻升为摄影师,故其运镜技巧相当实而不华。头段的城寨追逐和麦当雄的《省港旗兵》同样精采:除了以手摇镜头增添真实刺激感,更不时在主角进入镜头前先放置短暂空镜,展示城寨道友卷白粉、妓女拉客和后巷的脏乱风貌。可惜好景不常,随着主角长大后“出来”市区,城寨的戏份亦告一段落,被城寨二字吸引的观众(如我)恐怕略嫌未够喉。

虽然天台被TVB剧用到烂透,但落在蓝乃才手上则是一场刺激的恶斗。(影片截图)
92年《力王》的低成本血腥,早在《城寨出来者》有迹可寻。(影片截图)

当故事由城寨转移到香港都市,《城寨出来者》剧情亦集中讲述自幼在城寨长大,见尽黄赌毒等罪恶的主角大弟小弟长大后融入“正常”社会之后的命运。钱小豪饰演的小弟好勇斗狠,无心向学并终日和猪朋狗友搞破坏,结果辣着王青饰演的古惑仔小头目。双方的争斗起初只属拳头交,情节亦和《三五成群》一样不乏笑位,但随着小弟与“收片”高级黑警结怨,剧情正式急如直下进入“你死我活”式的生死对决胡同。高飞饰演的大弟亦因此要在警察和哥哥的身份之中抉择-然而无论如何选择,他(和小弟)最终仍会步向自我毁灭之途。

用以加强主角气势和动作震撼力的低角度拍摄。(影片截图)

《城》的警青(指警察VS青年)对决不涉及斗智成份,剧情推进也未至于紧凑。然而本片最引人入胜之处有两点:首先固然是蓝乃才个人偏好的视觉暴力刺激。《力王》的疯狂低成本血腥在本片几场烂仔交中早有端倪,特别是后段大弟到夜总会报仇一幕,镜头不仅用仰角加强力度,更随着喽啰被“挞”至桌上而晃动。天台大逃亡等动作段落亦像格斗游戏般,把环境中的利器随手拈来作武器,即使画面低清仍然刺激非常。

其二则是《城》在社会教化和宿命论上采取的暧昧态度。据说电影有两个结局,今时今日网上能够看到的乃是卖埠的“和谐版”。这亦是为何我在文首提及《城》像“狮子山下”的原因-像狮子山下并非贬义,皆因不少狮子山下剧集的剧情和拍摄手法均是上乘之作。因此,同样半隐晦地提到社会伦理价值的《城》,可说是“电影版的狮子山下”(有点像《使徒行者》搬上大银幕)。但主角的遭遇和结局,又令人不禁思考:出身(城寨)是否注定命运?等形而上哲学命题,这种开放式面貌或许就是《城寨出来者》在删改工程后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