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幼儿学社交、初小建立正确价值观 社工推介10本绘本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除了学业,品德教育亦是家长们很重视的教育,而品德又与价值观关系密切。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社会服务协调主任吴健文(文Sir)指出现代家庭较多只有一孩,让小孩容易养成较为自我中心的性格。加上有些家长保护小孩的意识较强,或会无意中灌输了“要学精一点、不可蚀底”的价值观,导致品德行为有机会偏差。

大埔浸信会社会服务处社会服务协调主任吴健文。

文Sir指出幼儿与初小的品德教育是有不同层次的,因为幼儿还在成长初段,很多想法、认知都还未成形,但进入幼稚园就是进入社交圈子,与同辈接触机会大增,因此适宜先教导如何理解输赢、分享、控制情绪等等。而初小是建立正常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可以教导较实在、可变成具体行为的品德。以下10本绘本,分别适合幼儿和初小学生,来看看文Sir的分享吧!

想了解更多夏日阅读的好处,立即去到“夏日让孩子飞”网站,了解更多。

适合幼儿绘本《山姆第一名》——善良、友谊比输赢重要

主角山姆经常参加赛车比赛,因为技术很好,经常获得第一名。一次意外输掉了,山姆便变得很低落,一蹶不振,下一场比赛亦变得毫无信心,更因为分心而慢了起步。随著赛事展开,山姆重新振作猛追起来,展示精湛的技术争取第一名,快到终点时却看到5只小鸡在马路上。山姆最后决定停车,下车帮小鸡过马路,因而再被抛离,山姆非常失望,这是第2次拿不到第一名了。最后到达终点时,却看到全部人都为他的牺牲行为鼓掌,山姆便明白到第一名不是最重要的,善良和友谊更是可贵。

《分享椅》——学习与人分享、知恩图报

小兔子做了一张小椅子,放在草原上,还在椅子旁放了一面“请”的小牌子,让别人坐。有一天,正要回家的小驴子刚好经过,他把装满橡实、重重的篮子放在椅子上,自己就坐在大树下睡著了。然后第二只动物经过,以为“请”的意思是请他吃橡实,吃完便放下自己的蜜糖……如是者不断有动物经过吃掉椅子上的食物,然后又放下自己的东西。最后驴子醒来后,便看到自己的橡实变了栗子。故事最后虽然没有再深究驴子对于橡实变了栗子是快乐还是生气(家长也可和小孩讨论这部分),因为重点是希望让小孩知道享用别人的东西后,也要懂得分享自己所有的。

《爱哭公主》——学习接纳不如意的事、控制情绪

爱哭公主非常爱哭,动不动就会因小事大哭,例如与朋友穿了一样的衣服。一天妈妈表示为她举办一个粉红色派对来庆祝生日,然后大家便把城堡布置成粉红色。到了生日派对当天,大家都精心打扮、全身穿成粉红色来参加,忽然现场出现了一个黄色的气球,爱哭公主觉得自己的派对被破坏了,而大哭两个半小时,把朋友们都吓走了。

过后爱哭公主亦非常伤心,觉得自己破坏了派对,并希望可以再次举行黄色派对,并期待下次能好好控制情绪。到了当天,整个都是黄色的现场又再出了一个触目的蓝色帽子,到底今次公主能控制自己的眼泪吗?与朋友享受开心的一天吗?

《不是我,是他不乖!》——何谓“不乖”?

大野狼老师因要要事要到教室外走一趟,离开前特别叮咛小猪、兔子等学生要乖乖的,不可以欺负其他同学。不过当大野狼老师刚离开,学生们就开始胡闹了,互相追逐、拉耳朵等等。这时大野狼老师回来了,学生们便互相推搪,指是对方不乖,老师生气了,更让所有人去罚站。过后大野狼老师却十分后悔,认为自己才是“不乖”。

这绘本对于幼儿来说略为深奥,文Sir建议家长与小孩讨论到底学生们甚么行为才是“不乖”,是没有跟随老师吩咐?过后不认错、互相推卸责任?还是大野狼老师不问情由便惩罚所有人才是不乖呢?这绘本最精妙的是在生动可爱的故事中,渗透“不因强大(野狼)而骄纵、不因弱小(兔子、小猪)而自卑”的道理。

《我和我家附近的流浪狗》——培养同理心、爱心、责任心又名《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们》

书中的主角小男孩因为非常害怕流浪狗,认为牠们又肮脏又凶恶,便想尽办法避开狗只,例如装作一棵树,更画了一张社区地图,期望找出一条没有狗的路来上学。一次主角看到捕犬队抓走流浪狗,爸爸便向他解释很多狗是被弃养才流浪,男孩明白流浪狗的可怜之处后,亦知道为何牠们会这么肮脏,便懂得同情和用爱心来看待牠们,更希望收养一只,从中学懂负责任。

适合初小绘本《不可以抢我的糖果!》——学习保护朋友、与人分享

首先问问大家,在封面上看到多少只恐龙呢?

小恐龙有一包糖果,正在“你一粒,我一粒”的分成两份,其中一份要给牠他的朋友。这时大恐龙过来,小恐龙友善地问要不要一颗,大恐龙却霸道地说要整包取走。小恐龙指不能,因为还要分给朋友,大恐龙看到牠身型细小,认为牠的朋友一定也比自己弱小,便开始展示自己的力量希望强抢。最后发现原来小恐龙的朋友一直被二人踩在脚下,身型更是非常庞大,但小恐龙却说“虽然朋友可以吃掉你,但牠不会这样做。”这故事包含的讯息非常多,例如不因能力大而行恶、学会分享和即使条件较弱也可保护好友等等。

《敌人派》——学习宽恕、如何化敌为友

主角非常讨厌新搬来的邻居小杰,视他为头号敌人,爸爸便提议为他制作一个“敌人派”来毒死小杰、消除他,但主角必需先跟小杰玩上一整天,从而消除他的戒心,让他乖乖吃下“敌人派”。

在相处过程中,主角从初期“扮friend”,到逐渐玩得乐而忘返。然后爸爸说“敌人派”做好了,叫主角和小杰一起来享用,这时主角已喜欢上小杰这个朋友,不希望他被毒死。最后小杰吃了“敌人派”没有死掉,便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故事最后,小杰仍然存在,但敌人却“消失”了,因为主角不再认为小杰是敌人,爸妈可以跟小孩探讨主角的想法为何会转变,学习宽恕别人。

《敌人派》寓言深奥,而且字数较多,文Sir建议由家长与初小学生共读,而高小学生则可尝试独自阅读。

《坏种子》——学习在未了解之前,先不随便评论别人;“好”与“坏”是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颗坏了的葵瓜子的故事。实际上葵瓜子不是坏了,只是自暴自弃,原因是其他种子如开心果、栗子都说他很坏,指他脾气不好、不守规矩、不把东西放回原位、说谎、经常迟到、插队等等,但其实这些都是误会,但当其他种子在指责葵瓜子的时候,他都听到了,因而自暴自弃。后来一天,开心果说了一句“他已经没那么坏了”,葵瓜子也听到了,并决定要改变,不再当坏种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向,而我们通常只看到很少部分,以少部分观感来判断一个人,这是否正确呢?

《谁是第一名》——学习尊重不同的想法

大饼非常擅长画画,多次取得绘画比赛冠军,今次就被邀请当绘画比赛评审。过程中,大饼指小狗画的太阳不是红色是错了、蜻蜓的画都是一点一点的、毛毛虫所画的花也一点都不像花,便忍不住指责大家都画错。

冷静过后,大饼发现每种动物所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例如小狗是色盲,牠分不清红色和绿色;蜻蜓的大眼睛里还有无数的小眼睛,因而视野是一点一点的,大饼因而明白大家不是画“错”了,而是因为每人所看到的画面都不一样,从而学会尊重各人的看法。

另外,大饼以外的三位评审其实是代表了西洋美术史上不同画派毕卡索、蒙克、高更,书中参加比赛的动物的画作也跟一些名画作品相似,在学习尊重不同的想法,家长也可跟小孩一起研究艺术呢!

《老虎面包师》——学习不以貌取人

面包师贝礼很喜欢小孩,除了讲故事给孩子听,也喜欢做面包,因此大人和孩子都很喜欢他。但有一天,贝礼脱下厨师袍,大家惊觉原来他其实是只老虎!认为太危险了,并禁止孩子再去接触面包师贝礼,甚至请警察逮捕他,把他关进笼子里,把牠过去的好行为一一抹杀。不过在孩子心中,老虎贝礼只是个亲切的面包师傅,小孩一起去探望时,看到贝礼无助地哭泣,便开始思考贝礼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

想了解更多夏日阅读的好处,立即去到“夏日让孩子飞”网站,了解更多:https://www.readingisjoyful.hk0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