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眼中的成人:口不对心、虚伪|程沛玉

撰文: 程沛玉
出版:更新:

“我唔钟意生系呢个时代,宁愿自己生于乱世,有嘢去追求、去努力。唔似得而家咁,你搏同唔搏,毕咗业都系揾差唔多,好似努唔努力都无分别。香港嘅环境唔鼓励人去追梦,个个人都只系条咸鱼……”说这话的是五、六年前正在我机构实习的一位大学生,当时虽只是闲谈,但必须承认他的想法令我既感意外,又感无奈和可悲,谁把我们的下一代弄得如斯悲观、绝望?【编按:作者为程沛玉】

接著我在好奇心驱使下邀请了一班来自不同中学、不同级别的学生,各自写下其对成年人的观感和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他们对成年人及当时社会的不满如下:

“双重标准,对别人和自己用不同的标准”“轻佻自大,自以为是,势利眼”“口不对心,十分虚伪”“其实我好怕个脑净系谂住点样做,先对自己有利嘅大人,好恐怖…”“我觉得好可怕,D大人成日问你咁样做有咩用,其实有D嘢唔一定系物质上可量度嘅先叫有用,好似快乐系情感上嘅价值,无办法量度但唔代表无用…”“佢地好可怜,只系知道自己需要钱,但忘记自己个心系饿紧…”“现在嘅社会给青少年甚至大人都有一种钱就是万能的感觉。整个人生就是赚钱和获得地位,等到有钱、有地位,又会想尽办法巩固…”“我明白现实与理想总有出入,尽管我渴望的简单社会难以实现,至少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义的廉洁社会,可惜的是,恐怕连这样卑微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不敢奢求太多,只是香港在沦陷,港府受中央制肘、新闻受港府制肘、学生受教育局制肘,一切一切都受著控制…”

他们希望成年人应有以下特质:

“有诚信*,讲得出做得到”(*多数人的答案)“诚实(不要像现在的政府官员一样....谎话满天飞)”“以身作则,不要讲一套,做一套”“公平,平等对待所有人”“做事不偏不倚”“负责任,勇于承担过错”“关心社会”“愿意聆听意见”

(卢翊铭摄)

当年收到他们赤子之心的分享,立时令我联想到Abraham Maslow 提出的人类“需求金字塔”。虽然上述只反映一小撮人年轻人的意见,但延至今仍然适用,亦值得家长们参考和反思。他们不像年长一辈的成长年代,生活仍是艰难,习惯以满足基本果腹及安全需要作大前提,因此穷一身去追求稳定丰足的生活,宁愿“个心系饿紧”。相比年轻一代,他们已不愁基本需要,因此对爱、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大。可惜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所不满的问题不但没有改善,更是每况愈下。

往后的日子分别发生“反国教运动”、“雨伞革命”及至今天“反送中条例”引发出的风暴等,年轻人均是走在最前,像是成了世代之争,带领我们追求有良知的人所向往的真、善、美,不惜以自己的前途、肉身向不公义说不,以唤醒每个被封尘的心。说年轻人一代不如一代,倒不如说你没有跟随时代进步,或是那颗原初之心早已被蚕食了。说他们现在很暴力,不如想想为何他们要放弃往常吃喝玩乐的日子

看看今天我们的父母官,口说要跟年轻人沟通,但言行却就是年轻人所讨厌的:其身不正、讲一套,做一套、没诚信;回应问题时轻佻自大,自以为是、口不对心、颠倒是非、逻辑欠奉、谎话连篇;对待“自己人”及反对者明显用双重标准;对前者不但有法不依,更视而不见、处事又偏又倚……。不懂讲人话、做人应做的事,又岂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政者之道,其实亦是为人之道,更是亲子之道。

程沛玉 Rita(专页:昭悦教室

工作于慈善圑体,同时创办昭悦教室(首间正向及社交情绪教育社企),推行以科研为证的教法,服务触及幼儿、小、中、大学学生、家长及老师,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用不对的方法”,愈难教的学生愈想帮。

【编按:文章题目为编辑所拟。​】

(以上文章内容均属用户提供,香港01不为任何用户内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