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博】日欧剑术交流:由握剑到有效打击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第一届武博完结至今已差不多两个月,遥想当初《武备志》举办这个盛事,是想让普罗大众能体验不同武术和搏击运动,亦希望能促进武术界不同武术的交流。天付良缘,上月(六月)下旬两间在武博期间互相认识的武馆,千月堂和英灵欧洲武术会举办了一次日欧剑术交流研讨会,两馆学员济济一堂,互相交流技术和经验。小编邀请了千月堂馆主郭世孝(孝师兄)和英灵欧洲武术会代表Mazoo接受专访,分享当天交流经验。

这次共四小时的研讨会分两部份,先由英灵欧洲武术会指导两馆成员剑法对拆和攻守战术,第二部份由千月堂指导两馆成员如何使用日本刀,并参与试斩练习。双方均在对方武术体系和练习方法上获益良多,甚具启发。

英灵欧洲武术会是现时香港唯一以钢剑做对打练习的HEMA团体,Mazoo表示由于大部份欧洲古剑术已失传,成员只能参考现存历史手稿和绘本来讨论,但这些手稿不少语焉未详,绘本亦未必够细致,唯有透过讨论,再以对打练习验证所学。即是之故,他们十分乐意参考其他不同武术体系来启发他们解读手稿。

千月堂与英灵欧洲武术会两馆成员交流剑术心得。(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控制刃筋确保斩击有效
而剑术中最主要的一环是研究所出招式是否有效具攻击力,因此如何握好手中配剑,让其发挥最大威力即为最重要指标。Mazoo表示他们也十分注重用剑的刃筋来打出有效攻击,过往他们较多对打,但较少试斩练习。所谓“刃筋”,简单而言就是“刀刃的切入角度”,假如斩击的路线与锋口不成一致,切割力度会大大减低,斩不过目标,变成“片”过表面。

+4

欧日相类破甲短兵器
访问其间,大家谈到中亚、日本和欧洲的护甲和战术,如何影响剑型设计。以日本和欧洲为例,由于两地的盔甲都对著甲者严密保护,穿甲者只有甲与甲片间一些小空隙可让敌人有机可乘,因此促成日本和欧洲各自已发明出专门用来破甲的短刀。

日本以“铠通”(图样见附文图集)破藤甲,欧洲则以“Rondel Dagger”(图样见附文图集)破盔甲,两者均有相类的锥尖设计,用来在细微的空隙中刺杀敌人。想不到两个不同文明体系的古代兵器,在发展时面对同样问题时,会有相似的破敌技术发展。

是次宝贵的交流经验,让采访的小记也获益良多。各位读者若有相类的本地不同武术交流活动,欢迎联系我们采访报道。

因第一届香港武博结识,千月堂与英灵欧洲武术会举行了欧洲和日本剑术交流会。(照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