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委员亲建制 游行上诉委员会近5年驳回逾半上诉
2012年特首梁振英上任后,不少政府成立的委员会都被诟病为建制派“俱乐部”。手握裁定游行集会路线、地点等权力的“公众集会及游行上诉委员会”也不例外,《香港01》翻查各成员背景及言论,发现一半成员有建制色彩,如曾力撑《一国两制白皮书》、前年遭罢免的前律师会会长林新强;两周前获续任副主席、本身为亲建制商会顾问的陈耀庄等。 而委员会近5年处理的上诉中,逾半遭驳回,过往多次就游行上诉的民阵批评,委员已变得立场偏颇,令人难以信服是中立裁决上诉。
集会自由“最后的保障”
回归后,临时立法会将《公安条例》复原至1995年之前的原状,游行、集会虽事先取得警方的不反对通知书。而根据有关法例,示威者如不满警方禁止集会或施加集会条件的决定,可向有关委员会提出上诉,委员会成为对港人集会自由“最后的保障”。不过,这道屏障,近年似有“失守”之势。
委员会共16人,主席须为退休高院或区院法官,或已担任裁判官逾10年而不再担任的人士,现任主席则为退休高院原讼庭法官彭键基。其他15名成员两年一任,全由特首委任,须为非公职人员。每次聆讯除了由主席主持,亦按成员英文姓氏顺序,轮流选出3人参与,裁决则是由委员投票决定。
委员反占中 抨七一游行
《香港01》记者翻查该15名委员的背景和言论,发现8人都有建制色彩,且全是梁振英上任后委任,如两周前获续任的副主席陈耀庄,是亲建制的九龙城工商业联会荣誉顾问,另一副主席、前律师会会长周永健,则是全国政协委员。
其余委员如律师陈晓峰及恒基执董黄浩明曾参与反占中活动;医生陈汉威曾参与反占中联署;上届立法会选举竞逐法律界议席时,获建制派提名的王桂埙;曾批评民阵七一游行意义的香港专业人士协会主席陈建强;前年曾力挺国务院《一国两制白皮书》、遭会员罢免的前律师会会长林新强。
占领后上诉 多维持警方决定
在一片建制色彩下的公众集会及游行上诉委员会,就游行上诉的裁决是如何呢?据统计,由2011年至今年7月24日,委员会共审议11宗个案,皆为公开聆讯,有4宗获修订或推翻警方决定,其余7宗获裁定维持警方决定,尤其是前年占领行动后,与政治有关的游行上诉多是遭驳回,如去年6月政改表决前,立法会外的反政改集会,申请延至添美道集会被拒;去年二月“我要真普选”游行,要求删去协助警方防止非法行为的条件等。
民阵:委员会保守 倾向警方
过往多次就游行申请而上诉的民阵召集人岑子杰表示,以他与委员会的“交手”经验,认为委员的取态愈来愈保守,亦倾向警方。他批评警方常以《公安条例》,对游行集会施加限制,特首梁振英委任立场偏颇的人士为委员,更让人质疑委员会是否中立,属错上加错。
民权观察成员沈伟男亦指,公众集会及游行上诉委员会涉及公民权利,质疑委任权掌握在特首之手是否适合,认为政府应检讨,亦应就委任附加审查条件,如政治背景等。他又指委员会原意是化解警方与游行主办者的争拗,但若委员会渐失公众信心,只会徒添游行时的不必要冲突。
政府发言人回应指,一向据用人唯才的原则,委任合适人士到上诉委员会服务,强调上诉委员会政治中立,处理上诉一直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