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01医务所】面对强烈情绪 开启沟通之门有三大原则

撰文: 01医务所
出版:更新:

近日社会的纷争、互相指责的意见及声音,可能会令大家感到烦躁,又或对与自己看法不同的意见感到不解、迷惘、甚至气愤。而在大家都出现强烈情绪的时候,更需要冷静下来,互相聆听及支持,尝试理解对方。撰文:新生精神康复会 临床心理服务主任凌悦雯、心理学助理麦佩雯

三大行动原则

当我们尝试与一名可能正处于强烈情绪中的人沟通时,可采取以下三大行动原则:观察、倾听和联系。

一.观察

留心观察身边亲友,有任何出现严重困扰反应的人吗?例如:

.身体反应上:颤抖、头痛、僵硬、非常疲倦、没有食欲、疼痛、失眠、发恶梦等;

.思想上:焦虑、恐惧、紧张、担心还会发生更糟的事情、有内疚或责备自己的想法等;

.行为上:哭泣、表现退缩、一言不发、失去方向感、不能照顾好自己或孩子等;

.情绪上:易怒、生气、伤心、抑郁、哀伤、混乱、麻木等。

以上都是一些危机中困扰反应的典型例子,大部分人会随时推移逐渐恢复,尤其是获得亲友帮助后。然而,若有人受到重创、或在获得亲友帮助后仍长时间有持续的困扰反应,请您务必不要让受到严重困扰的人们独处,尽量保证他们的安全,直到他们强烈反应消退、或请来专业人士帮忙为止。

接近受强烈情绪困扰的人时,可先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倾诉、及可否提供帮助。(郑子峰摄)

二.倾听

我们接近受强烈情绪困扰的人时,可先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倾诉、及可否提供帮助。如果可以,找到安全和安静的地方交谈,及确保对方感到舒适、如提供饮用水。然后,我们可询问对方的需求和担忧,帮助他们整理出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过程中请留意不要强迫对方说话。如果对方非常激动,请尽量不会让他们独处,及帮助他们平复情绪。

以下方法可帮助感到非常困扰的人们平复情绪:

.保持语调平静温柔。

.如果文化上恰当,交谈时尽量与对方保持眼神交流。

.如果对方有从周围的环境抽离了的感觉,你可以教导他们进行安定心神(grounding)练习:

■双脚平放地面,并感受到著地的感觉;

■用手指或双手轻敲膝盖;

■鼓励他们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并且缓慢呼吸。

经历过痛苦事件的人们会感到脆弱、孤立或无能为力。(曾梓洋摄)

三.联系

经历过痛苦事件的人们会感到脆弱、孤立或无能为力,他们也许会因日常生活被打乱或缺乏支援而充满压力,或需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来恢复。我们可联系实用的帮助,以帮助对方自助、并且重拾对境况的掌握权。

实用的帮助包括:

.满足基本需求和获得服务、如医疗服务,衣物,幼儿喂养物品,并尤其留意弱势人群或社会边缘化人群的需要;

.帮助人们应付问题,例如确认来自身边的支援、给予实用的建议等;

.提供资讯,查明可在什么地方能获得准确的资讯,以及何时何地能够得到更新,并向对方说明消息来源及可信度;

.联系亲人和社会支持,例如帮助对方与亲友及宗教人员(如有需要)保持联系、召集起一群受影响人士并让他们互相帮助。

给予帮助和关怀时,做您自己,真实并诚恳。(资料图片)

全身全心 关怀聆听

在上述观察、倾听和联系的过程期间,记住保持良好的沟通态度,注意彼此的言辞和肢体语言,比如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坐姿和站姿。以下为我们可特别留意的部位:

.眼睛:表现出你的一心一意,全神贯注;

.耳朵: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关注;

.心:关怀并且表示尊重;

.脑袋:保持冷静,展示恰当的理解、尊重及关怀。

恰当言行小贴士

每种文化下都有其独特的、得体的和礼貌的行为举止,我们的言行方式要考虑对方的文化,年龄,性别,风俗和宗教等。以下为关于恰当言行的建议,但仅属指引;更重要的是,我们给予帮助和关怀时,做您自己,真实并诚恳。

恰当的言行包括让对方知道您在倾听,比如点头或说“嗯”。(余俊亮摄)

恰当的言行 ✓

.尽量找安静的地方交谈,把外界干扰降到最低。

.依据年龄、性别和文化因素,靠近对方但保持合适的距离。

.让对方知道您在倾听,比如点头或说“嗯”。

.保持耐心和平静。

.提供真实的资讯,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要诚实告知。

.理解体会他们的感受,对任何他们的失去或强烈情绪有所回应,例如说“我真抱歉,我可以想像您很悲伤或愤怒。”

.对他们的力量和自助行为表示肯定。

.允许沉默。

不恰当的言行 ✗

.不要迫使他人讲述其遭遇。

.不可打断或催促对方讲述遭遇。

.不确定是否合适的时候,不要触碰对方。

.不要对他们述说的事情或感受做出判断。例如不要说:“你不应该那样想”或“您能活下来应该感到幸运。”

.不要编造您不知道的事情。

.不要给予虚假的保证。

.不要试图或表现出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交谈中不要用贬义言辞,例如不要称他们“疯狂”或“疯了”。

参考: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field workers. (2011).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