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行动胜割席 唱诗解冲突 前政助罗永聪:畀掌声教徒
6.16民阵大游行后,不少人于立法会一带集会。传媒在人群中发现前财政司司长政治罗永聪的身影,成为仅有愿意走入群众,贴地在“示威区”高歌的“前高官”。他事后接受《香港01》访问,提到当日与宗教团体同声唱圣诗,目睹“想搅事的朋友”知难而退:“与其事后与暴力割席,何不事前阻止暴力发生。教徒很厉害,他们解决了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6.16金钟一带的集会,是罗永聪离职政府两年多以来首个参与的大型公众活动:“我怕见报,所以不出来。不过这次有些事不可以不说!”令他不吐不快的并不是对“修例”的立场,而是他在“圣诗班”的见闻。
罗永聪指6.9的游行后,有留守人士与警方冲突,6.12日金钟集会又以催泪弹等弹药驱散:“6.16的人更多,有暴力的危机会更大。”他没有游行,直接前往集会现场的“宗教阵地”唱起圣诗:“大台的主持当时都很激动地叫口号,当教徒开始唱圣诗,我真的体验到的和平,‘和理非非’的极致是怎样。”
口罩人见“诗歌班”掉头走
随着“煲底”(立法会示威区)圣诗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罗永聪见识到“诗歌的力量”,他形容当日几乎全部出席集会的人都和平理性,不过也留意到极少部分人明显“有备而来”,而且对警察多番挑衅,甚至对现场处防的警员破口大骂。“主教及牧师见到站就站到他们前面,隔在他们和警察之间继续唱圣诗,大概唱了20分钟,他们都不好意思再闹。”“有些戴着口罩装备的年轻人,一进来示威区见到现场和平,便立即走到其他地方。”他指出与其在发生暴力事件后“割席”,偏好和平的大多数何不以行动防止暴力,这次教徒的实际行动制止了冲突,应记一功。
加入政府之前做过传媒工作的罗永聪,留意到近日舆论观点被简化,特别是学生争取时的责任问题:“示威的是学生,学生做事是神圣,神圣所以称他们做暴徒就有错。不过现场不只有学生,甚至有个别同学在做非常不理性的事。”“如果有学生证可为所欲为,我第一时间到院校办张学生证,我认为这不是香港高举理性。”
↓↓6月16日游行及集会情况
↓↓6月12日警方使用各类武力驱散示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