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行程完成近半 中东乱局未见“中国方案”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习近平今日抵达中东行第二站埃及,料将与该国总统塞西会面。(Getty)

本星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虽然传言习近平会针对中东安全局势,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解决办法,可迄今为止,议程还集中于一贯的经贸协议,未有明显转向。

沙特与埃及为阿拉伯联盟领袖,同属逊尼派,与什叶派伊朗一直争夺地区主导权。值此沙伊两国断交之际,习近平可以毫不避嫌,游刃于两国之间,正面看是中国“超然”于教派纷争之外,有条件居中调停。另一方面,此却反映于中东地缘政治,中国只是个旁观者,因此才能两边走动,只谈经贸。

行程完成近半,这位旁观者似乎仍小心翼翼,未敢于地方事务过于进取。

昨日,中沙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容重点为延续于能源及基建投资合作,进而开发高端产业如航天和核能;双边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这两大中国外交规划。

至于众所瞩目的地方安全事务,联合声明著墨不少,但只提出概括见解,如“反对恐怖主义与任何宗教或教派挂钩”,或重申各项国际协议,强调应按和平人道的大原则,缓和区内冲突,未有触及政策制定或制度安排。

今日,习近平将抵达第二站埃及,而他事先已于当地报纸发表文章,题为“让中埃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内文以全体阿拉伯国家为观众。

文中主旨为中阿关系紧密,此见于贸易、投资及经济援助三方面,而“一带一路”可催生更多商贸机遇,共享繁荣。习近平确提到两地“要做地区和平的捍卫者”,各国以“求同存异、包容互谅”为相处原则。至于如何支援,他只略提中国会“提供公共产品”,其意或指输出军火予阿拉伯国家,巩固其防术力量。

暂时“中国方案”仍止于描画大原则,未见具体方向或承诺,看来即使中国有意进军地区安全领域,是次外访亦只为低调探路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