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二】一书一会 同道人围炉取暖照亮阅读世界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有人意属文学,也有人因为喜欢一套书,实行一书一个读书会。King Kong读书会五年前成立,原因是发起人之一Penny Wong受了书的启发,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时公司过度发展,一时间生意追不上,遇到了瓶颈,十分苦恼。”Penny忆述:“最令我苦恼的是要裁员!我是那种人,裁一个都嫌多的人,他来你公司就是因为信你,更何况当时要裁一成员工呀!”撰文:邝国惠(此文章为《读书会:荒漠中的绿洲》系列报道之二)

承接上文:【读书会.一】文化学者发起文学沙龙 用书本打造荒漠绿洲

放下一天工作的疲累,King Kong读书会的会员在冥想中进入《金刚经》的世界。(邓倩萤摄)

偶然间,他读到了一本讲人生成长的书:《当和尚遇到钻石》,受到启发,也间接助他突破了生意上的瓶颈。Penny说,这本书的理论来自佛学经典《金刚经》,一套三本,另外两本是《善用业力法则,创造富足人生》及《瑜伽真的有用吗?》。不过,书本谈的理论相当深奥,有些地方他看不明白,无意中在朋友间提及,原来读过的人不少,一谈就停不了。

“有一个新加坡朋友也读了这几本书,觉得是好书。于是,提议成立读书会与人分享,但当时回心想,读书会?有无搞错!香港人连书都不会买,搞读书会真是匪夷所思!” Penny说。

Penny(左)与Marvin因为一本书而结成书友,也因为书本,与另一半走得更近。(邓倩萤摄)

乍听匪夷所思的构思,却又真的落实了。三本书的理论都来自《金刚经》,要从俗世中进入出世经典的氛围,聚会第一步是冥想。大家一起闭上眼睛,冥想五至十分钟。Penny没有播放音乐,而是用说话带领书友放松,由头部开始,放松身体内外各个部分。

一天工作累积下来的紧张与不安,徐徐放了下来,便开始涉足书本的世界。由书友朗读当日将会精读的段落,并分享在生活上曾遇到相关的疑难。采访当日,围读的章节谈及偷看伴侣的私人邮件,作者指出,这是由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对别人妄下判语,种下了不好的种子而招来了果报。

会上一位新加入的书友说,看不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个疑惑带来了一轮热烈讨论。一位会友说,这个情况令他联想到吃杨桃;由于杨桃含有微量天然毒素,一般吃一两个没有问题,但万一吃得很多,微量毒素加起来便会造成中毒。另一个书友也分享说,偷看伴侣信件,与对别人妄下判断都是出于不信任,两者有微妙的相关性。

读书会最初在Penny的朋友圈中开始,每星期聚会细读书本。佛经出世,书本写得入世,而读书会鼓励书友走一条更入世的路,要在生活中实践书本所教的方法。

(左起)Penny、Marvin-King Kong读书会创办人在读书会上分享。(邓倩萤摄)

Penny称,“书本可以改变生命!我们经常聚会其中一个重点是,大家分享在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如何在生活中再应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有延续性。”

后来读书会愈来愈受欢迎,于是开枝散叶,围读过的会员又分头在不同地方另组读书会,由一书一会扩展至遍地开花。聚会人数有时多至三十多人,少则四五个密密倾;碰头时间有趁午饭空档,也有在晚上放工之后悠闲长谈;至于地点,主要集中在港岛区域。

“由于其中一本书有提及寻找伴侣的方法,所以,来参加的书友以女性居多,增加吸引力嘛!虽然我们在Facebook的群组是不公开的,但目前已有六七百人了。” Penny说。

King Kong读书会上大家在分享心得。(邓倩萤摄)

暗藏工厂区的读书天地

因缘无色无形,书的缘力也不易量度,如水灌叶,总难以厘清开花结果是哪一滴水的功劳。冀求自身提升,也说不准究竟受了哪本书中的哪一句话启发。于是有的阅读者博览群书,相信启蒙开窍的一天不会远。

在挤满货柜车的狭窄街道旁,灰色水泥的工厂大厦里,竟然别有洞天。香港读书会由四年前开始,每月都会在这个宽阔的工厦单位内聚会,出席会员一般二、三十人,为的是要一起分享阅读同一本书的感受与心得。

筹委之一陈国梁说,他们聚会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就是首先听五分钟音乐,而这音乐经特别挑选,必定与书本有关,让大家纾缓情绪,接下来才投入讨论。然后是主讲人用20分钟介绍大家围读的书本;第二个环节是40分钟的分享时间,每次四位事先指定的分享人,每人10分钟讲述心得。之后就是20分钟的自由发言时间,每人说5分钟。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由一个有经验的学长负责。

香港读书会现场。(香港读书会Facebook)

“我们每个环节都严格限制时间,说多了、说过了会响钟‘叮’你!这样做全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同时也可以准时结束整场读书会。我们在星期六聚会,很多人都想回家食饭,所以很多人都反映过,不要超时。”陈国梁说。

他又说,读书会的发起人有来自出版界的,也有在台湾参加过类似活动的,觉得开拓眼界最重要,所以流程着重分享,而且读的书本也多样化。

“小说,历史,经济,哲学,只要是筹委觉得有价值,都会选出来与大家分享,所以我们倾向多书种,多类型。”陈国梁说。

香港读书会由四年前开始,每月都会在这个宽阔的工厦单位内聚会。(受访者提供)

好像4月聚会是围读《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恶梦》,讨论日本高龄人口面对的财政压力。为求更深入讨论,大会还邀请了老人院负责人及社工到场分享。其他读过的书本林林总总,有探讨社会发展的《文明:决定人类走向的六大杀手级Apps》,中国问题如《中国文化老了吗?》,历史书籍如《台湾四百年》,古典小说如《红楼梦》,外国小说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有人物传记如《伴我同行》等,不一而足。

十年树木,栽种一个读书会不是一两天的事,除了恒心,有时也是无心插柳。成立接近二十年的香港野人读书会,前身只是一个平常不过的周末茶聚,书本的缘力在朋友之间编织,织成廿年读书会。

原来他们在创会之前是一群朋友,喜欢在元朗某茶楼饮茶,又一起逛书店。会长梁曦说,他们在逛书局时会“兜搭”一些“状甚好学”的年轻学子,邀请他们一起饮茶,在饭桌上齐齐讨论学术问题。其后好学青年学子又拉同窗好友加入,渐渐就形成了一个定期聚会,人数亦愈聚愈多,于是在2003年成立读书会。

成立接近二十年的香港野人读书会,前身只是一个平常不过的周末茶聚,书本的缘力在朋友之间编织,织成廿年读书会。。(受访者提供)

本身是职业咖啡师的梁曦说,会员来自各行各业,大家聚会不为什么实用价值,而是喜欢读书。取名“野人”,是“野人献曝”之意。

梁曦表示,“一众会友自感浅薄无知,与城中那些见多识广的‘国人’ 相比,不啻是一群孤陋寡闻的‘野人’。惟各人阅读或经历某些自感有趣有意思的东西,虽对他人而言或是普通不过的常识,但亦愿能毫不害羞地将之与众人分享,也不惧他人调侃取笑,务求在讨论之间互有裨益。”

“野人们”因为学术思辨走在一起,每月重点活动也开宗明义是“学术演说”,主讲人每每花大量精力阐述与书本有关的理论及数据。

譬如4月的演说题目是“从空间解读的世界史”,绰号“掌门”的会员在会上讲解,由于航海技术改进,如何在欧洲、西非与美洲之间建立“三角贸易”,欧洲国家尤其是英国赚了大钱,从而改写了当时的世界秩序。

近期的演说题目还有“故事如何改变你的大脑”、“军备及其影响”、“性爱好科学”、“咖啡入门”等。该会并设有“野人试读”环节,会员就读过的书本撰写推介及感想,会长亦附上回应及评论。

梁曦承认,他们的活动学术味甚重,但不会避重就轻。“即使外人没有兴趣,每一位演说者也是一心把各种‘学术题目’尽可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给一众会员及友好。会友一样高高兴兴,继续快快乐乐饮茶、吃饭、吹水。”他笑着结束话题。

一书一世界,一会一天地。因书本之名而走在一起,有的志在走入社区,期望终于有一天能开枝散叶,广传文化;也有的只求自得其乐,同道人围炉取暖。无论能走得多远多深,在围读的过程中,至少能手执一本好书,照亮自己,也照亮同伴。

上文节录自第163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20日)《读书会:荒漠中的绿洲》,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

相关文章:【诗与人.一】诗人空间变光房 那些年原来我们一起写过诗【诗与人.二】教诗三十载 王良和:我很享受这个过程【诗与人.三】消失的东岸 梁志华:香港始终容不下一间书店【诗与人.四】为每首诗编上号码 叶英杰:做最有耐性的诗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