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乐.渡海篇】船上发呆才是正经事 搭客︰如进入另一时空

撰文: 朱珮茵 黄沛鹏 陈奉京 邝晓恩
出版:更新:

作为沿海城市,船亦是香港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主要有渡轮和街渡。船程长则以小时计,用作跨境之用,短则数分钟,仅跨一个海面。同样是在水中央,同样随浪摇晃,不过在不同的船阅读,感受却可以很不一样。摄影:龚慧、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阿岚——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表演系,搬进索罟湾约 3 个月,现为兼职书店店员,闲时参与不同 类型的艺术创作。

早上8时35分,记者从中环坐船到索罟湾跟受访者阿岚见面。阿岚是书店兼职店员,搬进索罟湾约3个月。那日天气很好,阳光猛而不烈,特意选坐渡轮上层室外的位置,吹吹海风。隔着茶色玻璃观察空调厢内的乘客,大都在看手机、聊天或小睡,当时还以为除了实在的摇晃感,大概跟坐其他交通工具并没两样。下船后沿岛走了一圈,便跟阿岚登上另一艘前往香港仔的船,随即展开在船上阅读的旅程。

船上的气氛对阅读亦至关重要,阿岚觉得住在小岛的人本身就有种偏向休闲的 特性,跟中环人很不一样,感觉都是不怕赶船,可以抵抗主流的一群。

相对私密的阅读时空

跟中环的渡轮截然不同,这款街渡没有亮丽的外表,没有空调设备,也没有玻璃窗分隔,充满古色古香的味道。上船的都是岛上街坊,整艘船有如阿岚之前所讲,即使假日某些时段也不过寥寥四五人。阿岚找了个靠船尾的位置坐下,船一开出便开始阅读。船上很静,摩打声以外,只能听到海浪声和自己阅读时在心里默念的声音。“对比平日在街上或其他交通工具上,听到上班族聊及的八卦,船上的人都是邻里,多数闲话家常,很少会很吵闹地倾偈。”

船上没有广播声和电视声,也没有沸沸扬扬的人声,阿岚表示,相比在其他交通工具,在船上读书感觉比较私密。或许因为从前住在市区,昔日习惯坐巴士、地铁的阿岚感受特别深。“可能是因为整个氛围,又可能是因为海,加上摇晃的感觉,我恍如进入了另一个时空。你不会在踏入地铁后有这种感觉,但坐船会。”阿岚如是说。

看书又看景 发呆没所谓

船程同是35分钟,但街渡速度比渡轮慢,阅读了差不多10分钟,阿岚便合起书本望向远方的山景,跟记者聊天。阿岚说在船上看书容易感到晕眩,所以需要不断停下来休息,就像从小我们便被教导阅读时要注意眼部健康,每读20分钟,要休息20秒及望向20呎外的景物。因为摇晃的关系,在船上阅读的限制就更大了,阿岚却指出坐船的另一个优点:“在地铁、巴士,你不能无故发呆,因为身边的人太近了,但在船上发呆却完全无问题, 坐船本身就应该是处于一个呆呆滞滞的状态,大家都是这样的,相反你若是很精明地在用电脑或做其他事才显得格格不入。”在船上阅读,你可以恣意放空,轻松地欣赏自然景色,不论是双眸还是心神都可以充分得到休息。

以前读散文, 里面形容天气和煦、大海波光粼粼, 读书那刻只能想像, 现在却能像观众去阅读。
阿岚
阿岚说,在船上阅读和望海的时间多了,连对天气 也多了感应,如今望海浪便知风势,也知阳光。

学会用文字 感应自然

街渡在模达湾有站,阿岚告知,她认识数位本地作家居住于此,同样要靠街渡往返市区,途中望着同一片大海。记者想起阿岚早前的说话:“以前读散文,里面形容天气和煦、大海波光粼粼,读书那刻只能想像,现在却能像观众去阅读。”望着跟作家眼中的同一个大海,昔日只能意会的景象,如今都尽在眼前,书本上的文字瞬间都鲜明起来。阿岚说自己比起以前多看了有关自然的书,最近更读到一本是有关海岸线的。她也说,以前看天气是擡头望天,现在却望海,望海浪知风势,也知道阳光。记者跟阿岚一同凝视着闪烁如钻的海面边听她说:“现在多了感应天气变化,阅读文字的时候有了经验,跟自然也多了一点感应。”

一人一种阅读体验

阿汉 (冷气技工)

01: 你会在交通工具上读书吗?汉: 很少,比较多在交通工具上打机或小休。通常很赶时间才会坐港铁,而且车厢太逼,看书感觉会阻到别人;坐船时间太短,感觉刚把书本取出便到岸了,所以不如欣赏船上风光;有位坐的话会在巴士上阅读,因为比较静,而且读书读到睡着了都几开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