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年轻医生声音 蔡坚4度任医学会会长:不是关埋门倾就可以
医委会改革风波暂告一段落,本地最大医生团体香港医学会日前换届,蔡坚在无对手下自动当选成为新任会长,任期2年。第4次担当会长的蔡坚坦言,忧虑医学界正在“赤化”,将向会董表达忧虑。他又认为医学会要维持影响力,需要聆听业界声音,“不再是自己关门倾就可以”,他特意邀请杏林觉醒成员黄任匡参加医学会会董选举,旨在加入年轻医生的声音。首次加入医学会的黄任匡指医学会予人“离地”感觉,但医学会具影响力,加入该会是希望监察者,向公众、医学界反映事实,自己往后立场未必与医学会一致。
医学会前身为香港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20年,历史久远,亦是现时本港最多会员的医生团体。在医生监管组织医务委员会的组成架构,法例定明医学会的成员占医委会28个议席中的7席,医学会的影响力可谓举足轻重。
年届68岁、一向敢言的蔡坚,今年再披甲当医学会会长,上任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醒医学会会董以至医学界,留意业界正快速被“染红赤化”。他举例,有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光碟用简体字,亦有专科学院院士毕业仪式时唱国歌、早前有医学会会董在报章高调反占中,医学界无可避免政治化。他不讳言,医学界被赤化速度比相像中快,令他感到忧虑,因此决定再出任会长。
聆听业界声音 才可维持影响力
“20年前,医学会功能有如高级会所,但97年之后很多政治问题,都要自己面对。”近期,医学会亦无可避免卷入多场风波,包括占中、公立医院医生争取加人工,以至医委会改革。年轻医生与资深医生在多个议题上出现分歧,甚至有人认为医学界正在撕裂。不少新医生团体冒起,影响力及号召力绝不逊色。蔡坚指,过去医学会的决定或令业界不满,例如占中期间他建议医学会做会员调查,表达业界立场,却遭时任会长史泰祖反对。他表明医学会一定要回应业界声音及让会员共同决定事情。他认为医学会宜有多元声音 ,因此力邀杏林觉醒成员黄任匡加入会董会。
刚完结的医学会会董选举,黄任匡仅得632票,在9名候选人中得票最低,比最高的林哲玄1218票,少约一半。他原本无缘晋身会董会,但因补替另一名会董的任期,将担任一年会董。蔡坚指,黄任匡的得票正好带来启示,他的意见并不代表全部医生,尤其年纪大的医生未必想反政府。他直言:“希望黄医生可以看阔一点。”
黄任匡:入医学会当监察者
“引进新世代,监察医学会”是黄任匡参选医学会会董的竞选宣言。对于得票低,他指自己从来只代表自己,并不代表业界。而医学会选举的投票人数,每年下跌,正反映医学会与医学界有距离,甚至是“离地”,但医学会有重要的法定地位,决定对医学界有影响力,“不可以不理”。他指,蔡坚在医学界德高望重,但自己非因为蔡坚的邀请而加入医学会,自己开宗明义加入医学会的目的是作监察者,反映事实,亦不会与医学会口径一致。他说:“将来我都会用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价值观去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