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全部都系屎】“黄金”禁忌不再 Poo Poo融入流行文化

撰文: 张子杰
出版:更新:

提起“屎”这个字,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每天到厕所的“例行公事”,又或者是张学友在电影《旺角卡门》的经典对白“食屎啦你”(亦是不少网民的恶搞潜力图之一)。事实上,近年来出现不少与屎有关的产品:emoji、电影角色、甚至有专属博物馆!到底人类如何视这种排泄物由禁忌,变成现在的“吸金”工具?

首先请看看以下这句医学英语:

"Did you move your bowels yesterday?"

“便”民措施

简单地直译,就是问“昨天你的肠子有没有动?”,即是“昨天你大便了没有?”。整个短句都没有提及“屎”一字,表达方面显得较为含蓄,亦不会令病人感到尴尬。不过这个情况或出现巨大变化,皆因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在2月公布的100个形容病况的建议用字用,“poo”榜上有名,该部门认为,即使有民众可能对这个字觉得反感,但为知识水平较低的人们诊症时,医护人员以“poo”解释或更易于理解。

《衰仔乐园》的“屎路宝”(Mr Hankey)在第一季登场,因其令人讨好的外形而大受欢迎。(IMDB图片)

以搞笑挑战禁忌

除了“屎”/“Shit”(或等同字眼)的文字外,它亦以不同视觉模式出现,例如日本经典动画《IQ博士》的“粉红屎屎”、美国长寿卡通《衰仔乐园》的屎路宝(Mr Hankey),又或者是《Emoji大冒险》(The Emoji Movie)的“两旧屎”,连2月举行的影坛盛事-奥斯卡颁奖礼(The Academy Awards)的纪念品包内都有一个屎形厕所泵……这都代表了“屎”已经融入流行文化。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学教授、《洗手间心理学》(Psychology in the Bathroom)作者哈斯拉姆(Nick Haslam)为此现象解画。他表示,人们传统上都视屎为污秽,因此经常会封杀有关内容,并不想提及和视为禁忌。不过现代人喜欢以嬉笑怒骂形式挑战禁忌,因而造型讨好的“屎”产品就在市场大行其道,而且不愁没有销路。

“有金执”

刚才提过《衰仔乐园》的“屎路宝”,其影响力不只是停留在电视画面内,美国太空总署(NASA)工程师吉尔(Kevin M Gill)1月在观测木星时,发现该处的暴风带犹如“屎路宝”,结果这件事获传媒广泛报道,《赫芬顿邮报》(Huffpost)更以“NASA在木星发现屎路宝”为标题,成为一时热话。

美国玩具龙头美泰(Mattel)早前推出一款名为“Flushin' Frenzy”的玩具,玩法像平时用厕所泵通渠,但水箱的孔会弹出一个玩具屎,大家需要斗快夺得取胜。该玩具屎的造型是否受“屎路宝”影响不得而知,但玩家就不一定是儿童,或者是当年《衰仔乐园》的观众童心未泯也说不定。顺带一提,英国《卫报》(Guardian)引用一份2017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以“大细路”(kidult)的对象的玩具市场的每年利润大约为3亿英镑,当中每11件售出的产品中,就有1件是大人买给自己玩。

《便便博物馆》位于日本横滨,它在3月中开幕,其色彩缤纷的设施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于“屎”不再完全是禁忌。(UNKO Museum网站截图)

便便博物馆

复活节长假期临近,家长如果因为“土地问题”不想买玩具,但又想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或者可以到日本横滨参观“便便博物馆”(Unko Museum),透过色彩缤纷的摆设和艺术了解“屎”,而且可远观亦可亵玩。如果嫌太幼稚,或担心当地麻疹疫情,大家可以考虑暑假到英国怀特岛(Isle of Wight)的国家大便博物馆(National Poo Museum),馆内展品当然全部都是屎的标本-总之为大家上了一堂宝贵的自然课。

无论如何,“屎文化”已经无处不在。Google趋势(Google Trends)的数字显示,“屎”在2018年8月的Google流行程度更远胜乐坛天后Beyoncé!但要民众完全打破禁忌,始终仍需时间。像国家大便博物馆负责人罗拔茨(Daniel Roberts)认为,只要吸引到如英女王、教宗、“美国队长”基斯伊云斯(Chris Evans)及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兼节目主持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等人向博物馆捐款,忧虑或可一扫而空。

(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