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大选】巴育连任胜算高 修宪+选举制度“神助攻”
泰国大选在周日(24日)举行,投票已在同日下午结束。选举初步结果原料于当晚公布,惟选委会一再延迟,由周一(25日)早上延至同日下午,亦未有解释为何。截至香港时间周一早上10时,93%的选票已点算,最终点票结果预料在下午发表。《曼谷邮报》报道,提名总理巴育竞选连任的公民力量党取得117席、为泰党暂时取得下议院135席,未来前进党则取得80席。公民力量党取得的议席数目不及为泰党,然而根据国家2017年经修订的宪法,巴育很大机会可连任总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泰国大选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修宪更改选举制度“神助攻”
泰国实行内阁制,但经2017年修宪后,总理产生方法经国会上下议院共同投票选出。该国会先进行500席的下议院选举,而新任下院议员,会连同军方的全国维持和平秩序委员会(NCPO)指派的250名上议院议员,选出新一届总理。
总理人选是经上、下议院合计750名议员投票产生。各党会分别推举候选人,交上、下议院议员投票,获得过半数支持者,便是新任总理。政党想确保其推举的人选成为国家领导人的话,需取得国会最少376席。
根据经修改的宪法,上议院由一半委任改变成全员委任制,而且军方派别除下议院中百多席,还有预期军方委任的上议院250名议员几乎会将选票全投巴育,故此这位现任总统很有可能顺利连任。
更改选举制对大型政党不利
在新选举制度下,对为泰党这类大型政党不利。军政府为阻止为泰党取得政权,更改在这次大选规则,由并立制(混合名额多数制)改为经联立制改良的“分配式混合制”。
所谓分配式混合制,是让选民投票选出选区候选人,以相对多数决定350个选区席次,再依各党在全国的总得票率分配150席政党名单席次。因此选民只会有一张选票,投的亦是候选人而非政党。这制度美其名是“鼓励人民选人不选党”,但因泰国实行内阁制,实际运作的是政党政治,每个选区各政党议席有限,失去政党票对大型政党不利,但对公民力量这类中小型政党则有利。
为应对新制度各大型政党亦只好分散投资,把政党拆散成不同小型政党,如同“分身”一般创造更多候选人。以为泰党为例这次就分拆为泰党、为公党、为国党、和早前被取缔的泰护国党,企图在选区配票上取得成功,以集合更多票数取得总得票率优势获得政党名单席次。这种策略在泰国被称为“แยกกันเดิน ร่วมกันตี”,意思是“分开走、一起打”。
但即使如此或许能争取更多席数,也没法改变上述公民力量党只需取得少量席数就能成功让巴育连任的情况。
泰国2014年军事政变
泰国经历多次军事政变,包括最近2014年的军事政变。2014年支持及反政府的示威者冲突不断,令国家陷入混乱。以陆军总司令巴育为首的军方决定发动政变,迫使泰国前总理英禄下台,以“恢复国家秩序”。
军事政变后巴育成立军政府,临时管治泰国。巴育最初承诺会尽快举行大选,还政于民。但之后因各种理由,包括泰王普密蓬在2016年驾崩,导致大选一拖再拖。
44个政党 68名候选人
根据2017年修宪规定,泰国总理不再需要来自国会议员,所有非国会议员只要合乎资格都可成为总理候选人。同一政党最多可推举3人,因此今次大选共有44个大小政党,共推举68名候选人竞逐总理宝座。
为泰党(他信/红衫军)
为泰党是泰国最大政党,亦是这次的大选焦点。尽管前总理他信及其胞妹,前总理英禄已流亡海外,但影响力依然。根据最新民意调查,为泰党的支持率较其他主要政党高。
他信支持者主要集中在乡村、泰国北部等的基层社区,因支持者集会时一般穿红色外衣,因此亦称之为“红衫军”。
公民力量党(巴育/军政府)
巴育在这次大选中亦成为总理候选人。泰国军政府部分平民阁员在2018年3月成立公民力量党。巴育虽并非公民力量党成员,但经公民力量党却推举连任,因此公民力量党可视为现届军政府的代表。
公民力量党支持率现时维持第二或第三的位置,仅次于为泰党,与泰国民主党相约。
泰国民主党(阿披实/黄衫军)
泰国民主党是泰国现时第二大政党,民主党支持主要来自城市、商人及知识份子,因过去活动均会穿上黄色外衣,因此亦称之为“黄衫军”。
民主党推举前总理阿披实再度角逐总理,整体支持率低于为泰党,与公民力量党相约。
未来前进党(塔纳通)
未来前进党是2018年新创的政党,现成为第四股重要势力。政党由39岁的塔纳通(Thanathorn Juangroongruangkit)成立,他兼任该党党魁。塔纳通父亲是知名泰国高峰集团(Thai Summit Group)执行长,而塔纳通本人亦曾是该集团的副董事。
未来前进党提出积极改革,创造泰国新未来,并以年轻的塔纳通形象吸引年轻选民支持。若塔纳通成功当选,他将成为泰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未来前进党支持率较其他3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