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彭秀慧决心“转行” 叹香港女生能力高习惯抑压:我需要软弱
人生如一场独脚戏,节奏对白都独力掌控,即使发生失误,仍要坚持不懈继续,直至剧终。时代转变,愈多女生向往当强者,独撑半边天,累了也要坚持,向人展示实力,但她们从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强,其实或只是逞强。彭秀慧(Kearen)自言独脚戏是其招牌,这亦为其写下成功一章,作品《29+1》不仅绘出共鸣,去年还翻拍成电影,赢得香港金像奖“新晋导演”殊荣。在别人眼中,她或是位女超人,于舞台上自编自导自演,独担大旗,不过私下的她,其实也会软弱,而且她亦不怕展露于人,“你若只有一面,是做不成演员的,若你觉得我是位全方位的女强人,那我如何做台上那位柔弱和挫败的人呢?演员出生的我,觉得人是立体的。”摄影:邓倩萤
社会少了“灵魂食粮”:有能力的女生,习惯抑压
竞争愈大,许多人都默默耕耘,盼望干出成绩,跻身强人之列,亦不容许向别人展出软弱,怕将自己辛苦建立的形象,仅因片刻的动摇,而毁于一旦。“香港的女生很抑压自己情感”,彭秀慧一语道出众人心声,“她们生活太迫、太忙,而有能力的女生,或会成为一些位置,如高层或上司等,因此会想‘怎可让人看到自己的脆弱?’久而久之,她们便压抑自己情绪。”
延伸阅读:【Marvel队长】陈静弃律师转投演戏 事业女生穿搭法则:刚柔并重【Selina】火吻后复建需十年 现在是释放脆弱:别隐瞒自己黑暗面【情人节】罗力威“最长情的告白” 雨侨:比我想拥有的更多
时刻收藏情感,练成无坚不摧的扑克脸,但仍阻不了内心黑暗的蕴酿,彭秀慧续指,“伤心的时候,挫败的时候,抑或难过的时候,她们都不懂抒发。”她认为,香港文化风气不算盛行,例如画展,除非有大师级人物访港,吸引观众一窝蜂支持,否则大家都甚少会做这些“灵魂食粮”的事,“所以情感没有出口,亦没有表达的方法,甚至开始觉得喊是不好的事,是很丢脸的事。”
说到这里,你或会想,自己于上次当著别人面前哭的时候,到底是在何时?一星期?一个月?还是良久的事?但有时你亦发现,即使想要发泄出来,旁人也会“好心”替你堵住眼泪,正如彭秀慧所言,“若有人哭泣,大家反应的第一件事,便是纸巾、纸巾、纸巾”,怕对方的软弱被人发现,“但我有时会觉得,可否让事情发生呢?我其实想继续听,她亦开始进入最深入的部分,因此不要急于拿纸巾,反而应该去听她的故事。”
承认并释放软弱,才会留下真正的强,彭秀慧自言是位不怕真情流露的人,更认为这是值得欣赏的事,“因为去到一个阶段,你无需继续死撑。若我愿意处理大部分事情,清楚自己并不是故意令到一些事情发生,而我亦需要软弱的话,那便软弱吧!若你认为自己甚么都能解决,旁人便会觉得你不需支援。”或因情感的收放已成其强项,故成功才会一直离她不远。
享受独自驾车的空间,同时也会依赖他人:没事是必然要执行
她亦会透过一个人的空间,抒发情感,“我觉得最属于自己空间的时候,那便是在驾车”,如同喜欢做独脚戏一样,“那个空间特别只有自己一个,我最享受的亦是那个时间,因为没人会打扰你,所做的事也只有人、车和道路。”除享受一个人的浪漫,她亦喜欢一大班朋友的感觉,“我成日都想依赖人,不光是伴侣,也可以是认识的人,例如家里断电,自己解决不了,那刻都是找朋友帮忙,没甚么事是自己必然要执行。”
虽然曾在搬屋时,她对自行刷油漆、弄水喉和组装椅桌,感到满足,“但我现时未必这样做,有时有些事不一定要自己做完,因每人都有自己专长,而我如何运用时间,亦是个考虑。”她举例,自己的起居饮食,便需靠工人姐姐的帮忙,“我早期时需要自己煮饭吃,抑或出外解决,这其实很吃力,因后者不太健康,自己煮又好累,而且工作后都没地方卖菜,所以便决定找她,负责照顾我的饮食。”
一天仅有廿四小时,即便事情都是自己能解决,但也不需勉强自己完成。偶尔依赖他人帮助,亦不是件坏事,这不代表是自己的不足,反而显出你能灵活解决所有事,才是“强者”的大智慧。
岁月流逝告诉要活用时间,真正担心年老的反是年轻人?
人生不停倒数,睡觉、食饭、放空,时间轻轻到来,悄悄地流逝,让人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白白由它虚耗。跨过4个十年,现年44岁的彭秀慧,更加明白人生时间有限度,“时间不多,故我要对得起自己,好好去选择和善用时间,做觉得值得做的事。”不知倒数长短,唯有转向计时,时间愈久,愈让你感到无形的迫切,不过她则认为,年龄从没限制了自己,“它让我知道要活用时间,花心思去做一件事,而该件事是我值得去做的。”
年龄是女生避谈的秘密,有时还会特意“报细数”,免得年轻的对方,会以异样的目光看待。不过彭秀慧却有不同看法,“整个世代愈见年轻,我现在这个年纪,仍比以前有好多空间,去做好多事。身体的机能或会告诉你,已跟以前不同,但我眼见很多比我年长的人,依然‘look young, stay young’,基本都很有活力去做很多事,因此过分的担心,反会更加糟糕。”
害怕的本身,或是基于不了解,她表示真正担心年老的人,反而都是年轻人,“她们未觉得ageing是件美好的事,通常害怕自己老去,便会没机会、没时间,但以我作例子,我是在30岁时开始做创作,发展另一个身分,直至现在我将会发展电影事业,完全是转行,但代不代表我不行呢?”回顾她过去所创的成绩,便已为其作出解答,“用不著害怕多少岁,你信自己能行,仍怀有好奇心的话,那便去试吧!”
不惧数字本身,她自言“近年反而好想告诉别人自己的年纪”,皆因年龄对她而言,有著一个全新的定义,“它这刻是个告诉别人我看来不像,但我有这个岁数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30岁是个心理关口,身边事情像都告诉你要加快步伐,彭秀慧便对此作出反击:
延伸阅读:【林秀怡】10年运气总昙花一现 仍感幸福:至少一刻有人留意我【Gentlewomen】陈芷菁投资学:赚$10储$7,活到几多岁也可更好
做事不想成功或失败,只在乎过程:人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是本能
人没有目标,跟咸鱼没两样,但有时想得太长远,并脱离踏实的轨道,便有如天方夜谭,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彭秀慧的第三部独脚戏作品《月球下的人》,将于下月再度演出,故事内容便让人勾起从前那个“不切实际”的小小理想,“很多人觉得你不会做到,但我不明白,是否真的不行呢?其实我是抱著这个执著,去写这个剧本。”
对于梦想的定义,有的人会认为是光想,睡醒了,梦便完结了,但彭秀慧则认为这是本能,就如舞台剧里的一段深刻插曲,小孩因父母离异没饭吃,于是回到学校便因饥饿,而抢别人的面包吃,“人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是本能”,每个动机的背后,其实都藏著自己迫切的渴求,而该份渴求亦不是一日的事,可能是日积月累而成的冲动。
她形容《La La Land》有如自己的写照,用了很多方法,最终在一个小舞台,演出独脚戏,“当日做的事,其实只因自己想做,只要我抱著一个不怕死精神,甚么都能做到。”要拥有实现梦想的入场门票,她指先要有自己的参与和出席,“在你未做之前,不要先埋怨,在你未做之前,不要觉得没人帮你很可怜,因为你才是最核心的事,因为你肯去做,那件事才会发生。”
不少人怕失败,故会抑压心内的那股冲动,但彭秀慧表示,“我觉得无论做任何事,失败都是你不应该知道,害不害怕?你都换上泳衣来到泳池,难道不游泳吗?不做怎知行不行,或者可以呢!”虽然没百分百的成功,但她也愿意一拼,但求将来无悔,“我发觉自己做事,原来不会想会否成功,因为连我也不知道,是个未知数,但若我现在不做的话,便会感到不忿,我的焦点会落于自己是否尽力,那一刻的我有否做到最好,或许拼命后,也是不行,但起码对得住自己。”
即使角色身份不同,梦想亦从未变:希望想法带到观众内心
从演员走到导演的路,虽然角色变不同,但彭秀慧认为,初衷依旧未变,“做电影是新的工作岗位,面对的东西不同,但我回想为何要做电影时,发现原来跟我想做剧场的原因,都是共通的,那便是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够带到每位观众的内心,让他们有一点点的变化,而那些变化都是好的东西,因此无论我唱歌、画画或做电影,并透过不同的媒体传达,只要那个灵魂仍在,便没有偏离我的梦想。”
实现梦想也要讲追时机,彭秀慧表示,《29+1》其实是个无心插柳,“连我也不知道,究竟我可以做到甚么出来。”随电影的成功,让她认定这个时机,想要学习和挑战这道新课题,“电影的影响力,无疑比剧场多,它所涉及的观众层面更广,时间亦较长久。既然有这么好的机遇,我应该要善用这些东西,可能内里有些好东西,别人看见,自己看不见,因此想要去发掘更多自己的潜力。”
不少人或认为,走到幕后工作,光芒便会被遮挡,但比起自身,她现时更著重于故事的感染力,“刚做演员,我会关注自己演得好不好,观众有否赞我的演技,但现在我想看见的是,你明不明白我?你是否也一样?我想看到别人所看见的美好。”
采访:朱加曦制作人:梁秀雅、潘诺儿拍摄:杨帆、詹郭敏剪接:吕志豪服装:Sandro、PAULE KA发型:Jo Lam @ Salon Trinity场地提供:英皇娱乐演艺创意学院
【周五心意运动.让#心意成为眼和耳】您捐一份$50晚餐钱,已可撑徬徨新失明人士适应转变,重启自主新生活,即到“01心意”平台捐款支持【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新失明适应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