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1岁半至2岁孩子说话能力 家长应知道的五种游戏|博士妈妈

撰文: 博士妈妈
出版:更新:

许多家长误以为1岁半至2岁的小孩连走路都未稳,不会说太多话。其实,孩子18至24个月时期,小孩言语发展非常神速,他们已明白所有东西都可用字词代表儿童最初学会的生字,包括食物及动物名称、家庭成员、玩具、汽车及衣物名称。家长可以透过五大游戏技巧,轻松地提升孩子的言语能力。

(GettyImage)

已懂YES NO 问题

1岁半至2岁的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增多,在语言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方面,他们已认识自己的某几个身体部位(约3至4个),明白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抱抱”、“坐下”等,及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即“是不是”(Yes or No),或“吃不吃”、“看不看”(A-not-A)式问题,如“食唔食饼饼”。

在语言表达方面,他们已认识一些食物及物件名称(名词),并能以单字表达,如“畀畀”、“食食”(动词)等,亦可以用暱称去称呼自己及熟悉的人物。部分1岁9个月至2岁的幼儿,更开始懂得说夹杂两个元素的短句,如“BB‧食”(人物+动作)、“畀‧波波” (动作+物件)、“食‧饼饼”、“饮‧奶奶”等,他们这时的发音还未很纯正,家长可以夸张的口形及减慢语速,帮助孩子学习模仿。

家长可把握孩子这发展阶段,透过游戏提升他们的言语能力,有五大游戏值得推介:

(GettyImage)

(一)玩具刀玩切东西游戏──学名词

18至24个月的小孩开始懂得玩不同类型的物件,并逐渐增加物件的数目,也会帮洋娃娃做出动作,例如是帮洋娃娃洗澡等。家长与小朋友可利用玩具刀玩切东西游戏,让孩子认识一些动词及食物名称,并渐渐将单字组合成含两个元素的短句,如“切肉肉”、“食鱼鱼”。

(二)凑BB游戏──增加自理能力

小朋友学习照顾公仔的过程,也可学习自理。小孩帮BB公仔喂奶、盖被、洗澡等,除可认识身体部位外,亦可透过情境学习,让他们认识自己的生活细节,增强自理能力。

(GettyImage)

(三)叠杯杯──学习轮流概念

一般家长教小朋友叠杯杯,都知道可以让他们认识“大小”及颜色概念等,但其实这更是学习轮流概念的好玩意,而透过一起数杯杯,发展孩子的共同专注力。

(四)配对游戏──认识配对概念

图案配对玩具可发展儿童的配对概念,亦可训练他们的手眼协调,家长可尝试收起一两个图案,看看小朋友有没有物件存在概念。

(五)发声发光玩具──刺激对光、声敏感度

一些能闪光及发声的玩具,可以刺激儿童的声音及光线敏感度。家长和子女一同玩“当当波”,可加强轮流互动,并启发其主动性。

“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美国作家Elbert Hubbard的名言。家长们不妨放心让孩子玩具中学习。

秦蓁博士 Joyce chun(专页:博士妈妈

香港大学言语及听觉科学系博士,身兼言语治疗师、新加坡卓荟国际幼稚园校监、社企创办人于一身,育有两仔一女,爱钻研孩子成长,常透过小把戏训练学生及孩子,开设“博士妈妈”facebook专页,与家长分享育儿心得

【周五心意运动】您捐一封$50利是,已可为基层送上温饱,01心意呼吁您支持【香港青年协会】 ,每$50即可制作5碗爱心汤和心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