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杯直击.图辑】比赛以外的二三事 侧看马来西亚足球文化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亚冠外围赛杰志对霹雳,场内激烈,战至互射十二码始分胜负。场外球迷、摄影师、记者又如何当个好的持份者?霹雳首度晋身亚冠附加赛、翻新的球场、有实力的球员,代表着马来西亚足球实力稳步上扬,香港又可如何学习?摄影:袁志浩

一场亚冠外围赛,从场外球迷、摄影师、记者的不同角度,窥看港马两地足球发展分野。(01美术制图)
霹雳近年翻新了主场霹雳体育场,其自家训练基地亦相继落成,但有球迷认为若要追上国内劲旅柔佛DT,仍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问题症结仍在管理层身上,“球队管理层随时改变,即使现在的高层是好的,但你不知明日会否又转人。”(袁志浩摄)
足球在马来西亚仍是No.1受欢迎的运动,击败羽毛球、曲棍球、及MotoGP等体育项目,原因或者跟香港一样显然易见,“因为我们曾是英国殖民地,是他们把足球带到最高点。”(袁志浩摄)
电单车是马来西亚十分普及的交通公具,球场外没有太多停泊私家车的位置,车位都被一辆辆电单车填满。(袁志浩摄)
马来西亚是个拥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场外亦特别设置小型场所,供球迷于入场前祈祷。(袁志浩摄)
26岁的Keeshaanan支持霹雳已有15年时间,这位原本于当地Fox Sports工作的记者,这晚特意向老板请假,“这是霹雳自2008年后首次重返亚洲赛,是历史性的一晚,所以我选择以球迷身份来球场打气,而不是记者。”(袁志浩摄)
“Guess Who's Back?”霹雳在2007年开始陷入财困,失去多名核心球员,近年亦多在联赛中下游徘徊,直至2016年渐渐重返正轨,去年赢得近12年来首个冠军——马来西亚杯,慢慢让球迷重拾信心。今季自2008年后重返亚洲舞台,忠实球迷组织特意为此制作大型横额。(袁志浩摄)
霹雳体育场有30,000个座位,草地旁被跑道包围,可举行田径赛事,设计又加添球队元素,香港大球场要重建的话,这里可能是个很好的参考例子。(袁志浩摄)
左边那位人兄是本港记者今趟采访的好帮手,更可说是操控“生死大权”,皆因由所有媒体的采访证都经他双手派发,比赛当日更需跟随他到指定入口领取摄影记者背心,以往曾为当地报章工作的他与媒体相当熟稔,真正身份原来是官方摄影师。(袁志浩摄)
做事能够成功,就必需热爱你的工作。(袁志浩摄)
到达怡保后才发现,不少霹雳职员的衣服上都印有一个标志,惟此与霹雳球衣上的队徽有出入,查问下发现图中一款原来代表整个霹雳体育会,而队徽就只属足球队独有。(袁志浩摄)
霹雳死忠球迷“The Supporters”,加时开始前彷效维京式打气,为现场气氛推上高峰。(袁志浩摄)
马来西亚足球气氛炽热,球迷亦相当热情,半场休息期间记者需换边以便拍摄,走过球场旁的通道即受到热烈“招呼”,高声尖叫及呼喊务求吸引记者目光,拿起镜头一看,众人即摆出各款姿势“任影唔嬲”,出自内心的笑容最灿烂。(袁志浩摄)
“Asia?Take it or Leave it!”(袁志浩摄)
霹雳球迷将近年反弹的原因,归功于球队能签下具质素的球员,队长萨德便是马来西亚国家队的后防重心,而跟以往每年球员大执位的情况相比,现在球队少有主力离队,更易培养默契,终首度晋身亚冠附加赛,这股对足球的热情,晋身下一圈又可否融化冰冷的蔚山?(袁志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