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家臣老裁缝 自制战车流动卖艺 十蚊改裤觅开心

撰文: 黄伟民 邓丽婷
出版:更新:

穿针、引线、踩动脚踏,“嘀嗒嘀嗒……”,古董衣车独有的清脆节奏诉说著一位老裁缝的故事。84岁的冯荣欣(冯伯)年轻时在张国荣父亲张活海的洋服店打工,不时在工场偷师学艺,后来获赏识调至工场任裁缝,展开半世纪的车衣生涯。虽已届银发之龄,冯伯却从未言休,在家自辟车衣间,替街坊改裤、换拉链,收的只是白菜价的十元八块。别人一句赏识就足以逗乐这位“不老裁缝”。

两天前,有网民在社交网站上载几张相片,表示在铜锣湾街头发现一位伯伯的背影,“不辞劳苦地拉著手拉车,车仔上写著改长短$10,改裤头、改拉链$20,这个价钱真是非常抵!”伯伯老而不休的故事感动不少港人,短短两日获逾万人分享。

记者今天成功找得这位“不老裁缝” ——冯荣欣。

(黄伟民摄)

洋服店打杂 工场偷师 获张国荣父亲提拔

“二十几岁在张国荣父亲的洋服店做后生、跑腿,样样都做,不时过工场催衫,看著师傅怎样‘车衫’。”后来获老板张活海赏识,冯伯被调至工场。他忆述指,即使调职没有工钱,每条裤只收“个半银钱”,但那时一口答应,“当晚一过去就开通宵,一条裤两个人做,一人车一边。”

冯伯的工作间乱中有序。(黄伟民摄)

“处女下海”的一晚,工场内每个人犹如“开笼雀”般说笑,冯伯却不哼一声,别人都在问“为何不见冯荣欣讲话?”他说,是怕追不上别人的进度。

裁缝西裤之外,他最想造出一套完整的洋服,所以一度离开张活海洋服,出外跟师学做衫,及后加入适雅洋服两年,但辗转还是重返张活海洋服,前后做了十多年。

冯伯专注车衣,慢工出细货。(黄伟民摄)

银发之龄重操故业 十蚊改裤益街坊

然而,洋服行业渐渐式微。冯伯坚持靠双手养妻活儿,先后在政府做过洗熨工、当过绿色专线小巴司机。即使年届退休之龄,他从没喊过退下来,而且重操故业,在中环一间改衣店继续当个银发裁缝。十年前,他索性把家里的骑楼辟作工作间,再用网球桶及旧伞布改装成战车,穿梭屋邨、公园、街头等地宣传,变身“老牌流动裁缝”。

冯伯四出替人改衣,只收十元八块。(黄伟民摄)

问及为何老而不休,他说:“不舍得牺牲(裁缝手艺),晚年绝对要服务社会。”市面改衫收费不低,但冯伯改衣只收十元、廿块,“买了几千条拉链,到死都用不完,不如送给人,赚二十元人工,老人家够食!”

虽然已届耄耋之年,但冯伯可谓工作狂。他侃侃道:“热爱工作使人兴奋,那么老都有人欣赏,急忙仆过去。”工作的热诚源自满足感。“满足感是能够做好,别人赞赏你,开心!”

有街坊上前询问,冯伯即时递上宣传小纸张。(黄伟民摄)

益全香港街坊 十蚊八蚊很好用

记者与冯伯谈话期间,有街坊上前问“平时可以去哪里找你呀?”冯伯咧著嘴笑说:“就是这里!”语音未落,他从手中贴著“老牌洋服师傅,精工改裤”的铁盒里,拿出一张盖上“一艺精,修改西裤专科,可上门服务,港铁站交收”原子印的小纸张,递到街坊手中,“我的宗旨是益全香港街坊,十蚊八蚊,我就很好用了!”

小纸张由冯伯亲手写上:世人多因忙里错,好人半是苦中来。(黄伟民摄)

仔细看,小纸张还亲手写上两行字:世人多因忙里错,好人半是苦中来。

记者追问当中的意思,冯伯说:“忙就会错,你要我做这做那,我脑都乱了,但专心做一件事,我就精一些,好似令人满意些。”

冯伯自信说,不会忘记如何改衣。(黄伟民摄)

体力不及后生 记忆力衰退都不忘改衣

冯伯四出替街坊改衫,笑说“赚个包,蚀了车钱,我都愿意!”有这样的想法,全因他从中找到快乐,但也有累的时候。“始终体力不似后生,大食兼无力,短途马跑跑跑,在外面见到好似好快速,怎知回来后好似‘死蛇’一样,休息好一会才可以。”

对于改衣,冯伯自信道:“记忆力衰退,但改衣不会忘记,因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日做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