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纱厂变文创基地 怀旧铁闸、招牌保留 下月初重开
撰文: 黄桂桂
出版:更新:
五十年代,香港纺织业蓬勃发展,到七十年代逐渐萎靡,当中南丰纱厂见证了不同年代的变迁,亦是不少人的集体回忆。南丰集团今年完成南丰纱厂The Mills的活化项目,现改装成一个文化基地,还保留了不少旧物,例如招牌、铁闸、太平桶等,并将于下月六日开幕。
南丰纱厂1954年建成,因纺织业式微,2008年转为货仓,2014年进行活化施工,经过三年的翻新工程,纱厂于建筑上保留大部份的原有设计,并将其分为由三大支柱组成的空间,包括“南丰作坊”、“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六厂)”及“南丰店堂”。
由白田坝里入口进入南丰纱厂,会经过一条由六位本地年轻艺术家所画的壁画街,令人仿如进入一个有关纺织黄金年代的故事。当中“翻花绳”以左手喻意昔日的传统制造业,右手比作现今的创新产业;“日月如梭”采用怀旧色调,配合版画风格,呈现出昔日纱厂内的工作环境及气氛;“约定‘续’成”模拟缝制中的巨型刺绣,极具视觉错觉。
翻新后的南丰纱厂仍保留了不少昔日旧物,例如沿用式微工艺重新制作外墙上的红色“南丰纺织有限公司”字样;保留地标五厂铁闸、金杯牌大闸及四厂楼梯;将以前作防火用途的太平桶改为放置宣传刊物及单张;保留纱厂入口的无名英雄壁画,象征上一代的奋斗回忆。
纱厂将于十二月六日开幕,其后会推出不同主题及类型的展览和工作坊,让公众可以互动和参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