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唐楼遭挖空地基僭建商舖 屋宇署拖延6年始检控
本港近日接连发生塌楼事件,令屋宇结构问题再度惹起关注!中环伊利近街一幢建于半山斜坡、楼龄逾53年的唐楼,地基早年被挖空并改建成两间商舖出租。该厦业主立案法团早于6年前担心僭建问题危害大楼结构,向屋宇署等多个部门投诉,惟拉锯至今当局仍未有跟进行动。有关注团体批评当局“慢半拍”,于闹市埋下塌楼炸弹。屋宇署回应查询时指,近日曾视察该僭建个案,并已就个案展开检控程序。
中环伊利近街40号唐楼,建于1963年,楼龄已有53年。该厦地下为商舖,1至5楼属住宅楼层,属一梯两伙设计,合共10个单位。由于旧楼一般没有打桩,大厦又建于斜坡之上,故主要依靠后排的基座以支撑整幢楼宇,结构属于浅层地基(Footings)及带横梁(strap beams)。而该基座又可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占全幢大楼的十二分之一地权,早于80年代以合共85万元易手。惟及后该地基及带横梁被拆去,并挖空改建为两间商舖出租,现时租客为地产代理。
自2010年起,大厦的业主立案法团先后多次向屋宇署投诉地牢僭建问题,而屋宇署亦曾向地牢业主发出清拆令及维修令,甚至宣布有关建筑物已届危险,惟僭建问题一直未解决,署方亦未有执法。此外,屋宇署于2014年向业主立安法团发出的信件亦透露,“大厦地牢的石屎墙内注入泥土作为稳住地基的重量,有关墙壁不设门口或窗户,地牢部分并不存在楼面面积可供使用。”纵然地基已被确定违法,拉锯至今近六年,当局仍未有跟进行动。
法团主席Sharif Khan指,除了僭建问题影响楼宇结构,租用僭建地牢的地产代理亦占用物业外墙,令法团减少了广告收益用作复修楼宇,估计涉及每月10万元收入。他于过去3年先后向屋宇署、申诉专员及地产代理监管局投诉,惟均不获受理或被拖延处理。
中西区关注组召集人罗雅宁指,中半山一带属于地质敏感的区域,因旧楼一般采用浅桩或浅地基,故每当区内有新物业动工及进行打桩时,区内旧楼便会出现裂痕,甚至沉降的问题。而上述伊利近街40号因内部地基结构受损,且位置又处于行人扶手电梯旁,周边人流如鲫,故若然倒塌,造成的损害风险更高。
违规地牢租客:循合法途径租用租用其中一个地牢僭建商舖的川乔物业代理董事吴建川指,自己是循正常合法途径租用此地方,有签正式租约,租约尚余3年才届满。由于屋宇署曾发出清拆令,他坦言担心情况,又称曾受法团滋扰,例如被拒绝于大厦外墙安装冷气等。
屋宇署回复查询时指出,于2010年9月根据《建筑物条例》第24(1)条,向伊利近街40号地库业主发出清拆令,着令拆除僭建物,其后有关业主已委任认可人士及注册结构工程师跟进,而有关认可人士曾提交相关文件,澄清有关地库结构安全的问题,惟今年3月该署收到有关认可人士及注册结构工程师的辞任通知。
屋宇署又称,近日曾视察有关的僭建地库仍然未还原,故已就个案展开检控程序。署方又指,曾于2011年3月根据《建筑物条例》第26条向伊利近街40号前座地库的业主发出修葺令,要求其维修楼宇剥落的混凝土及松脱的批荡,有关业主已完成所须的维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