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自行收生】冒雨到喇沙小学交表 持25分家长仍信心不大

撰文: 李欣愉
出版:更新:

2019年度的小一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将于今日起至下月2 日接受申请,由于“龙年效应”已过,加上2013 年开始实施“零双非”,教育局估计2019/20学年全港适龄人口为5.73 万人,较去年的高峰期大跌8,400人,跌幅12.8%,明年全港官津小学共提供48,375 个小一学额(未计算私立、直资及国际学校),较今年减约400 个。今天是自行分配学位首日交表,早上8时喇沙小学已有约3、4人在门外排队,到接近9时已有约20人,有家长表示即使手持25分,但也没有太大信心。摄影:朱润富

清早来到喇沙小学递交自行分配学位表格的王先生表示,自己是喇小旧生,小孩手持25分,除了喇小亦会尝试其他私校:“竞争大不大、有多少人报不是我能控制,我希望小孩能读喇沙,所以多人争还是少人争也会报。”他表示小孩有学习剑击、游泳和参加足球训练,认为这不算多,负担也不算大,亦不是为升一而学习。

何太丈夫是旧生,儿子因而手持25分,但信心仍然不大。

家住新界的何太表示因丈夫是旧生,小孩因而手持25分,但信心仍然不大:“上年有30分都入不到,今年真系唔知,始终是名校,好多人争。”另外她表示没有为小孩报兴趣班。

任职会计的林先生因为是喇小旧生,小孩手持25分,但亦会报其他学校,直资和私立小学都会尝试。他表示虽然“龙年效应”已过,没有双非学生来争学位,但竞争一样存在:“对个别学校的竞争可能会较小,但如果全部人报同一间学校,即使出生率降低也没有分别,对名校来说也是一样,因为仍然有很多人想入。”他表示每月花费大约三至四千元去学钢琴、游泳等,认为只属一般兴趣和适当运动,没有为升小而特别催谷小孩。

自行分配学位“必收”与“计分”

教育局表示,家长如欲按“小一入学统筹办法”,为子女申请明年9月入读官立或资助小学一年级,可向子女就读的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索取‘小一入学申请表’、‘填表须知’及‘小一入学资料单张’。至于未有就读幼稚园或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儿童,其家长可前往各区民政事务处(民政咨询中心)或教育局各区域教育服务处及学位分配组,索取有关文件。

在交表前,家长首先要了解“自行分配学位”的机制,也要细阅每间学校提供的学额,以计算取录的机会。每个申请人需要在 450多间官立及津贴小学中选择一间心仪的学校,并在指定日期内亲身到该校交表。每间学校的“自行分配学位”与在翌年1-2月的“统一派位”各占一半学额,即是说,假如你申请那间小学有100个学位,“自行分配”与“统一派位”便各占50个。

而这50个自行分配的学位,又会再根据“世袭”(即“有兄/姊在该小学就读”或“父/母在该小学就职”的必收生)及“计分”制而分派学位,在教育局的指引中,规定“世袭”占全部小一学位的30%,而“计分”则占20%。“计分”是根据教育局“计分办法准则”去决定派位的优先次序,简单来说,分数愈高,被取录的机会愈大(详情计分方法可以看下表),由于大部分申请人都是适龄入学以及是家庭中首名出生的子女,所以只有15分亦无太大优势。

+6

自行分配学位要点:

1.得分低亦不应放弃,仍到心仪的官津小学交表,因为叩门时校方有机会考虑你在“自行”和“统一派位”时曾否拣选该校,亦即俗称的“1”。

2.想在自行以“计分”方式进校,过往数据均低于50%!以17/18年度为例,自行分配学位有58.8%人是必收生,只有42.2%人是以“计分”方式获取录

3.教育局若发现家长为其子女申请多于一所官立或资助小学,其自行分配学位的所有申请将会作废

自行分配学位交表日期:9月24日至10月2日期间,在校方办公时间内直接交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