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chool】从天虹走进德萃 朱子颖:想做倡议型教育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在2018的上半年,朱子颖仍是“Happy School”天虹小学的校长;在9月,他便正式在私校德萃小学上任为总校长。“好多人误会咗香港嘅课程有问题,其实唔系,而系执行手法有冇与时并进。”朱校长今日以另一个身分继续推动教育的“革命”:“我想做倡议型教育,真正教育唔系一间学校,我哋好愿意分享我哋嘅想法。最终目的系将教育成为工具,改变30年后嘅香港社会。”摄影:吴钟坤

朱子颖校长

“开学最大嘅挑战系,重新认识过所有学生。”朱子颖笑说,新官上任的他并没有“三把火”,反指中国传统智慧相当有效:“我就拎住个饭盒,同学生一边食一边倾。”

开学之前,德萃的新分校“汉师德萃学校”卷入了偷步收生的风波,当日访问时,朱校长和负责汉师德萃的冯鉴邦校长表示在8月初时,所需的牌照已到手,并安放在校务处内。而汉师德萃学校的校舍位于旺角的闹市之中,没有亮丽的装潢,也没有令人惊艳的先进科技,旧有的校舍设计亲切得像一间平民学校,却处处布满了校长的心思。“香港最贵嘅资源就系地,好多学校嘅做法就系揾一个好大嘅地方、或者租一个商场嘅地方起学校,但呢个做法(包括地租和建筑费)问题系好大部分嘅资源都系来自政府、纳税人,或者占学费嘅好大部分。”朱校长不禁想问:“系咪一定要咁?”

他认为,香港有很多空置的校舍空间,他们能不能利用创意、新的角度把这些地方“重新复活”,一来可以更善用香港的土地资源,二来把学校资源集中在家长和学生身上,令教学资源更丰富。沿用旧校舍,加点心思和意念,便能把空间变得更灵活有趣。“(亦系)身教畀小朋友睇,一啲有价值嘅事,只要有创意,都可以重新去善用佢。咁都系几有趣嘅教育。”他说。

+3

开学挑战:要出现在两间学校

今年在德萃小学开学,朱校长透露较大的分别就是要平均地出现在大埔和旺角的校舍,时间分配要更慎密。除了一如以往,他会在校门外迎接学生回校上课之外,他心中也有一些想和学生一起做的事。

“汉师德萃嘅设计上,有Sch-brary,将图书馆与学校设计、语文环境结合。当小朋友返学、小息时,都会拎本书出嚟,自然我就好多讲故事、分享图书嘅机会。而喺大埔校舍,有好靓园林景色、好大嘅活动空间,我就谂住同小朋友一齐晨跑、耕种、养鱼。”他笑说。

德萃课程非武林秘笈

有人问他:“离开了天虹,可以如何继续发挥他的影响力?”朱校长答:“就系Dream Starter。”他指,创办Dream Starter是想在学校推动体验式学习,只要不同学校采纳Dream Starter,便能从中建立校本的体验式学习课程,继续影响更多的学校改变经常为人诟病的抄写课程。

他又说:“我想做嘅系倡议型教育。”很多学校常常采取“武林秘笈”式做法:你要来我的学校,才能体验我的教育。他说德萃很乐意分享想法和做法,“因为真正嘅教育并非一间学校”。他不想在德萃设立堡垒,反而想集合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力量,如其他学校想参考他们的课程,也很乐意与友校分享。最终目的系将教育成为工具,改变30年后嘅香港社会。”他说。

“很多人误会咗学校咁多抄写,系诟病于香港课程。其实香港课程系好细致同周密,但执行课程时嘅方法系咪与时并进呢?”朱校长用写信作为例子解释,学习如何写信时措词有礼谦逊是没有问题,但在经常使用电邮、通讯软件的年代,教授时或许可以重新包装。而他认为,德萃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自由度,以及该校的团队由不同国籍、背景的教师组成,更加令课程能糅合各地的文化精祽。

汉师德萃学校校长冯鉴邦(左)。

朱校长又指,本地家长为子女选校时,其实已为他们选择了未来的升学路,是入读主流学校或是国际学校,几乎没有回头路。但德萃采用本地课程,可以为学生升中呈分,而语文环境和“Project base”、“Problem base”的教学方式则贴近国际学校,如家长认同德萃,更可以选择未来开设的德萃中学。

“与问题相处越耐,智慧便能因此而生。”冯鉴邦校长补充说,很多学校在课程、评估和功课政策上“三权分立”,而他们正致力做到“教评合一”,例如让学生用想用的方式表达。“曾有学生提出想再次Present,我哋倾咗好耐可唔可行,始终对老师系额外嘅工作量。但当时7位老师一致赞成,教育就系希望培养学生嘅主动性。”他期望学校能提供一个“用以致学”的环境,鼓励学生紧抱积极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