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滋味》导演张经纬:我不会在电影中扮特首
纪录片《少年滋味》昨晚(27日)举行首映礼,导演张经纬曾执导《音乐人生》,而新作是一出关于年轻人的纪录片,从万人中挑选9位10至24岁,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年轻人跟拍,从中展现时下年轻人如何面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等问题。
张经纬透露当初青年协会找他拍的时候,很快就决定接受,“他们做了几十年的青年工作,加上电影的因素是音乐的人生、年轻人和纪录片,所以很快就开始。”之前拍摄《音乐人生》用了6年的时间,能从中看到人在时间的发酵下如何改变;而是次《少年滋味》拍摄一年多,导演就思考,片段的重点应放在甚么地方,“年轻人在这几年变得复杂,从‘反国教’开始,他们在很多社会事件走得很前面,我们这个年代人存了很多对年轻人的疑问和兴趣。要如何拍摄一个当代香港年轻人,不是像《音乐人生》拍一个人6年,相反今次是希望从9个少年身上反映香港的2015年,有个人的问题,也有家庭和社会的问题。”
谈及年轻人这几年的改变,导演觉得科技发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大家接受的资讯很多,但是一个事件的时间不会延续很长,“资讯很快,重视个人参与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时候资讯快,没有完全消化就表态,是一个廉价的参与。大家很快表态,但是事情又不是那么容易了解,是很矛盾的。”导演笑说举例,黎明的咖啡广告点击率很高,但是短时间内就没有人讨论。
透过纪录片带出主题讯息
纪录片《少年滋味》用9个年轻人去说2015年的复杂性,导演张经纬选择用纪录片的形式去探讨,从他们的口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导演作为忠实的聆听者,不会去否定他们,部分问题更会深化,然后在电影中重现,“可能他们说出来的,正是我们面对的问题。但电影最后是Open Ending,我不想在电影中扮一个社会家或者特首。”9位年轻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导演表示小朋友是开心的,也是最让人见到希望的,他们的表达得更加直接,童言无忌,纪录片正正是记载他们所说每一句话,希望能从中有换位思考,“电影很廉价,并不是说价钱便宜,而是你能在80分钟里,进入很多人的生活中,同一个场景会有不同的角度出发。”
说起香港的纪录片,张经纬导演表示一直都不多,但是这次的制作模式其实在其他国家也是这么做,“有NGO出资,加上他们想带出一些讯息,但也不想太过庸俗,针对议题去探讨,这一个是新的资金出路。”同时,也谈到现时上映的场数比之前多,“之前只是在4个戏院上映,到现今有16个戏院上映。”原因在与观众开始改变,如今社会有很多电影观众更加关注本土的议题,“他们已经不是80年代那样,进去戏院笑一笑就算了,现在关注进入戏院是希望能有启发性和认同感。”
认同感,年轻人的痛苦在于找不到认同,同时张导演觉得香港电影也在寻找认同感,“大家都在寻找本土、寻找自己的认同,这个过程是困难的,但是不需要太悲观,有一些香港电影已经找到他们自己的定位,例如黄修平导演的电影等等。”部分人觉得“香港电影已死”,张导演认为不需要太过自暴自弃,要去寻找一个清晰的定位,“其实不要太悲观,还有可以改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