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之前】谈善言为演癌症病人自决剃光头 “导演仲惊我唔肯”
好演员是一部好电影的灵魂与核心,相信大家都同意。但单有好演员却未必有好电影,但作为一个好演员,总是会把自己的全部付出。未必有回报,但总是把自己最好一面交给导演、观众,才对得起自己而不辱“演员”二字。就像由《点五步》入行,作为电影圈新势力的谈善言(阿谈)一样。
相信对很多女演员而言,一头长发都是她们会珍而重之物,始终要用不少年月留下来,不是说有就有。当然亦有些女演员会留短发,给人清爽感觉。但为了电影而剃头,则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够接受,特别是头发长回来需时,过程中只能戴假发或戴帽去遮掩。况且,可以用戴头套的方式取代剃头,能不剃的话,又有谁想剃呢?
剃头勇气靠冲劲
殊不知,谈善言这位香港新生代女演员,竟主动要求剃头。“我第一次睇剧本,觉得很有挑战性,年龄亦适合我做,当时我立即找导演问我可否演。试镜后我主动问导演患癌症是否要剃光头?还是戴头套?导演话如果可以剃当然就最好,不过怕我不可以。但我跟他说有需要便剃吧!”凡事以戏为先,即使要放弃自己的头发也完全没有犹豫,也许靠的是一股冲劲。问她为甚么愿意剃?阿谈只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单纯觉得演员很有挑战性,如果我剃光头可以说服别人我是癌症病人,我就应该去剃。”没有那么多余思考,纯粹想做便去做,觉得应做便去做。由《点五步》而来的热血,谈善言似乎保留得很好。而这股热血、这团火,就正正是当代港产片需要的。
白纸出身 凭直觉演戏
谈善言不如近年很多新演员般由学院派出身,本身已有很好的功底;亦不如一些TVB演员,储了一定名气与知名度才步入电影圈。阿谈由模特儿转为演员,以白纸姿态出道,最后能获得导演的垂青及大众注目,实在是实力与运气并重。“学院派的人好清楚如何研究剧本,又会好清晰研究角色的心理状态。而且因为学习过程中不断去演,所以他们不会害怕前辈或演得不好。而白纸因为没这些知识,我们会较直接,感受的切入点会不同,能掌握的视觉亦跟学院派不同。”能以白纸的角度去令公众认同,其实很不容易,阿谈在《点五步》后陆陆续续拍了《小男人周记3之吾家有喜》、《我的情敌女婿》、《黄金花》、《某日某月》等。获得的机会以女新演员而言,可说是超级多。是实力,还是运气?
“由《点五步》开始,我觉得自己条路比其他人顺畅很多。《点五步》很受行内人欢迎,而它亦获很多金像提名,如果芷菁(谈善言在《点五步》的角色名称)不是在《点五步》,而是在其他电影,我很可能会没有提名。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令很多人认识我,亦带给我很多机会。如果不是金像奖及《点五步》,没有那么多人会留意到谈善言。”事实上,有很多有实力的演员可能都浮浮沉沉多年才有机会,像黑仔姜皓文、林家栋等,实力是有,不过就久缺一鸣惊人的机会。能凭如此受欢迎的电影出道,多少演员“恨唔嚟”。
港产片产量低 反造就新人有机会?
现今港产片年产量很低,所谓的“纯港产片”就更加少之有少,而当中的警匪片、黑帮电影更是清一色以男性为主轴,女性演员的发挥就更为有限。像是上年有《29+1》、《空手道》、《蓝天白云》、《明月几时有》等以女性为主轴的电影蜂涌而上的一年,可说是百年难得一见。来到2018年,暂时未见一部女性电影上映。对于机会的问题,工作量一直保持不错状态的阿谈认为:“我觉得要看对比甚么年代,比较起林青霞的年代,当然少很多。当我自己看来,现在新人比早几年多了很多机会。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早5、6年出道,可能根本不会有任何有发挥的角色。现在很多小品电影、新导演都很乐意起用新人。”纯港片资金有限,请不起知名明星,新导演人脉亦比较窄。在这种情况下,反而给了不少新人机会,“上帝关了一扇门,必会打开另一扇窗”,不就是这样吗?
后记︰是否应该支持?虽然新戏《告别之前》卷入了很多是非,但经常说:“演员是被动的,演员是无辜的”。做这个访问前仍不知刘孝伟疑似是导演界骗子。到访问后看到报导,挣扎了很久应否继续帮这部戏宣传。但最后仍决定好好把访问写出来,为的就是感动谈善言的认真与付出,还有戏中其他演员,包括陈柏宇、姜皓文、罗兰姐、卫诗雅、张继聪等,无不认真拍好一部戏。加上,发行商是一直对港产片都大力支持的Golden Scene,《告别之前》撇除导演的问题,这部戏仍是值得大家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