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阅奖】STEM书愈来愈受欢迎 朱子颖:最重要是学习态度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自去年三月政府拨款推动STEM教育,学校及家长对STEM知道需求倍增,各大出版社均斥资出版相关书籍。有见及此,有“出版界奥斯卡”之称的“香港金阅奖”早前与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合作,进行“STEM跨学科书籍之购阅新趋势”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逾六成受访者有购买STEM书,近五成受访者重知识性和趣味性,亦有受访者希望出版社可以入学校教STEM,提供更多支援。摄影:陈乐希

“香港金阅奖”旨在表扬年度出色作品及作家,以推动香港流行图书出版业界的发展。参选书籍共分为“文史哲书”、“图文书”、“政经社会书”、“医疗健康书”、“饮食旅游书”及“生活百科书”六组,先由各出版社提名,继而由香港流行图书出版协会成员组成的大会评审拟定候选名单,最终由专家、学者及名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分,以及全港读者以一人票(各占五成)选出“最佳书籍”。所有候选作家均可角逐“我最喜爱作家”金银铜三大奖项。

今届的入围书籍包括有:朱子颖的《你不知道的教育》、陈美龄的《我们都是地球人─被遗忘的孩子》、郑萃雯的《儿童健康倾医啲》、何基佑的《不打不骂 教出好孩子》,更有网络人气高企的《我的极品四大长老》和《陪月辛酸血泪史》等等。

“香港金阅奖”踏入第五届,今年除了参赛的网络作家比率有显著增长外,还出现更多STEM书籍。教协会长冯伟华(左)及“香港金阅奖”秘书长潘丽琼(右二)公布问卷调查结果。

逾六成人购买 STEM书有市场

“STEM跨学科书籍之购阅新趋势”问卷调查于今年7月3日1至19日期间进行,透过书展实地访问及网上接触616名中小学及幼稚园之学童或其家长。约有四成的受访者购买STEM书占“总购书量两至四成”,更有两成受访者购买的STEM书达总书量五至七成;至于买STEM书占总购书量八成或以上的则占2..4%。

重知识性和趣味性 多于应付考试

至于阅读STEM书籍的目的,各有近五成受访者表示是为“增进个人知识”以及侧重“趣味性”;逾三成乃应“学校要求”,旨在“补充学校教材不足”及“改善学业成绩”的各有两成多。可见由于STEM未正式纳入学校课程,故此读者重视知识及乐趣多于应付考试。 另外,有一半受访者认为合适就买,不特别理会是含本地出版;有近三成人则选择本地出版社,觉得取材及设计更符合香港人需要。

左起:德萃小学总校长朱子颖、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佩珠、“香港金阅奖”秘书长潘丽琼

出版社入学校教STEM 书店变身“学习中心”

STEM强调的是“动手做”,所以有受访者表示出版社可以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援。有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出版社最好“和学校合作,提供到校示范”;各有近两成会看重“书店增设陈列设施或示范”及是否能“提供网上教学版本”。

以上的需求其实已有出版社多年前开始尝试满足。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叶佩珠指,出版社多年来向学校提供由STEM书籍到老师培训“一条龙服务”。可是因为STEM未成为课程科目,学校收到拨款也未敢作长远投资。因此,出版社改为在书店内举办STEM工作坊,以弥补学校的不足;书店亦加设STEM陈列及设立STEM主题角。

朱子颖校长指,STEM教育最重要是学习态度。

STEM教育不单是技能 更重要在态度

过往大力推广STEM、将浸信会天虹小学打造成愉快学习名校的朱子颖校长,今学年将出任德萃小学总校长。他认为仍有不少人对STEM一知半解,以为学习3D打印、制作机械人跳舞就是STEM,“STEM不仅是技能,更重要在学习态度。STEM是一种思考方式,渗透在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不同学科。”所以他著重学生有探索精神,在生活上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观察、理论及实践,整合以寻求知识,进而创新。

朱校长认为STEM是培育未来人才,去帮助解决二三十年之后世界的问题。他把在天虹小学推行STEM的实战经验撰写成书《你不知道的教育》,更入围了香港金阅奖的最佳政经社会书,提出什么环境有助学习STEM。他喜见STEM书籍有市场,但他希望无论是出版社或读者,也不要只要求“说明书”般机械式的学习,而是要知道STEM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帮助学生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此就能推动整个城市,有效推动STEM运动了。

更多文章:【童年回忆】自己玩具自己造 动手制作木陀螺享受亲子时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