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民进党去台独化之路

撰文: 夕思
出版:更新:
2013年民进党中国事务部成立,举办华山会议讨论党内最棘手的对中政策,台湾共识、九二共识、宪法一中,甚至最后在冻结台独党纲、公投台湾等复杂、敏感议题上都真枪实弹地辩论…
夕思
黄永俊摄

对于民进党而言,尽管经过陈水扁八年执政,从草鞋变成穿皮鞋,但如何扭转热衷政治恶斗的草莽文化,跳脱台独党纲的束缚,为两岸找到一条和平相处的路径,从人们印象中的街头反对党和台独党,转变为一个具有现代政治文明修养的执政党,仍旧面临著艰难挑战 。

民进党立党以来,主张以《台湾住民自决论》《台独党纲》及《台湾前途决议文》,作为凝聚党内共识,以及台湾未来发展方向的论述基础。

1986年9月28日,民进党在圆山饭店成立,承袭党外时代的反对力量,提出《台湾住民自决论》:即台湾的前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通、公正、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

1991年10月13日,民进党于第5届第1次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全代会)通过修订《台独党纲》,其中主张之一:基于国民主权原理,建立主权独立自主的台湾共和国及制定新宪法的主张,应交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选择决定。

1999年,陈水扁准备参选总统,身旁策士计划修改《台独党纲》;但遭当时民进党内强力反弹,不愿意为陈水扁一人而修改党的基本信仰。经过协调,民进党改以全代会声明,以台湾独立事实已确立为由,强调维持现状,国号即为中华民国,将台独党纲重新诠释为“公投党纲”。接下来,民进党对外宣传,一再强调民进党没有台独党纲、只有公投党纲,公投是人民权力,但若台湾现状未被改变,则不会施行公投;陈水扁更公开确立,只有在台湾受武力侵犯时,才会实施统独公投。

1999年5月8日,民进党召开第8届全代会第2次全体会议中通过《台湾前途决议文》,主张“台湾事实上已成为一个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其主权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与其附属岛屿,以及符合国际法规定之领海与邻接水域。台湾固然依目前宪法称为中华民国,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既是历史事实,也是现实状态”;“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都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决定。这是该党党纲的重大里程碑,为翌年总统选举取得执政权打下重要基础,也是民进党主政时处理两岸问题的最高原则。

然而无论是《台湾住民自决论》、《台独党纲》,还是《台湾前途决议文》,都是以台湾已经独立,或要追求独立作为政治诉求,自然无法获得大陆积极回应,也没办法让绝大多数台湾人对民进党主张的两岸关系政策放心。再加上陈水扁任内不停折腾,导致两岸关系大倒退,更在时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的具体操刀下,不断冲击大陆两岸政策底线,终至小布什撂下陈水扁是“麻烦制造者”的狠话。

民进党从总统府退败后,亦由此开始反思两岸政策,但依旧跳不出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识形态束缚 。蔡英文在2012年大选时,还提出具有台独色彩的“台湾共识”作为两岸政策主轴,结果,不仅不为台湾人民接受,到华府闯关,也被质疑为无意愿与能力维持两岸和平稳定,导致兵败于最后一哩路。

这次挫败让民进党终于认识到台独党纲的不合时宜,已经成为该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包袱。蔡英文也在两岸关系上趋于理性务实,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提出不一样的两岸政策主轴。

2013年民进党中国事务部成立,举办华山会议讨论党内最棘手的对中政策,台湾共识、九二共识、宪法一中,甚至最后在冻结台独党纲、公投台湾等复杂、敏感议题上都真枪实弹地辩论,虽然最后并无太高评价,也未获共识,不过,撼动台独党纲已经出现曙光。

事实上,废除台独党纲的声音,最早出现在2000年,陈昭南提案废除台独党纲,因党内争议太大,被总统陈水扁及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劝说撤案。2013年党内重量级立委柯建铭在华山会议指台独党纲已完成历史任务,建议可冻结台独党纲。2014年陈昭南、郭正亮、吴子嘉、童振源等人起草,提出冻结台独党纲,获得40多位党代表连署支持。

2014年7月20日,民进党第16届全代会,党主席蔡英文裁示,将所有提案送交中央执行委员会(中执会)讨论,再召开全代会处理,让争议多年的台独党纲埋下结束的伏笔,也引发泛绿独派人士纷纷出走,成立新政党或依附“时代力量”。

例如“公民护台湾联盟总召”蔡丁贵等人已经正式成立台独左派政党“自由台湾党”,主要成员有台湾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郑钦仁、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永炽、资深政经评论员林保华、台左维新执行长周维理、台左维新发起人林于伦、民主斗阵副召吴峥、福尔摩鲨社社长刘敬文、革命议会总召王奕凯等。

另外,多位独派元老,如前总统府资政彭明敏、吴澧培、长老教会牧师高俊明、前总统府秘书长陈师孟等,在亲绿专栏作家金恒炜的串联与主导下,原本打算联合筹组“台湾独立行动党”,并已向内政部递件申请新政党成立。只是这个台独政党因为许多理念跟“时代力量”重叠,因此在2016年立委选举前,先支持“时代力量”,选完以后再考虑正式成立政党。

面对泛绿阵营最独的一群激进党员离去,民进党内剩下的都是比较温和的党员。蔡英文如果想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党内阻挠她的势力已经大为减少。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