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凯彤堕楼亡】粉丝面对偶像离世 哀伤可如丧亲 留意七大征状

撰文: 黄雅盈 朱韵斐
出版:更新:

今日(5日)突然传出噩耗,歌唱女子组合“at17”成员卢凯彤,今晨被发现在跑马地豪宅嘉逸轩高处堕下5楼平台,当场证实不治。不少网民于卢凯彤社交网站留言表达哀伤、不舍和难以接受的情绪。有社工指,当忠实拥趸突然失去偶像,最严重可能面对如丧亲般的情绪反应,呼吁悲恸的支持者暂时避免再不断接触有关新闻、减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对偶像的回忆,如抑郁症状持续两星期应寻求协助。有心理学家则指,如果支持者出现非典型的哀伤反应,例如感到内疚、过度感到自己没有用、行动和说话非常缓慢等都应该要警惕。

卢凯彤在跑马地嘉逸轩高处堕下5楼平台,当场证实不治。(卢凯彤Facebook)
程志刚认为,因偶像离世至悲恸的支持者,应该避免再不断接触有关新闻、减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对偶像的回忆,亦应维持平日的作息和生活规律。(受访者提供)

香港心理卫生会助理总干事、注册社工程志刚指,公众人物的忠实拥趸会对其偶像产生很强的情感连系,情感之强烈甚至犹如亲人。当公众人物因意外、不可预知地离世时,其忠实拥趸突然失去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和支持的对象;平日“追星”的活动突然其来要暂停,会感到悲恸之余,也会感到事实很难接受,影响情绪的程度甚至如丧亲一样。

情绪影响视乎支持者对偶像的投入

程志刚指,偶像离世对支持者情绪影响视乎支持者“追星”的时间长度、对偶像的投入、处理压力的能力、身边的情绪支持等等,未必是只有情绪病患者才会因偶像离世而出现情绪困扰,就如每个人也会因家人离世而难过一样。

留意情绪反应七个征状

程志刚认为,因偶像离世至悲恸的支持者,应该避免再不断接触有关新闻、减少在脑海中不断重复对偶像的回忆,亦应维持平日的作息和生活规律。他又提醒留意七个征状,第一是如果支持者一直难以接受偶像离世,不自控地寻找更多新闻希望证实偶像并未离世;第二是持续出现初期抑郁症状达两星期,如突然暴饮暴食或缺乏胃口;或者突然持续失眠或睡非常长时间、影响工作、情绪低落、对生活缺乏兴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等,就应该寻求情绪支援。身边人如留意到他们出现这些变化,亦应主动关心和提供协助。

卢凯彤在跑马地嘉逸轩高处堕下5楼平台,当场证实不治。(卢凯彤Facebook)
卢凯彤在跑马地嘉逸轩高处堕下5楼平台,当场证实不治。
郭碧珊指出,歌手张国荣2003年离世时,虽然很多支持者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也未听过有支持者做到极端的自残行为,认为毋须感到太过惊慌或担忧。(受访者提供)

心理学家:留意会否出现“非典型”哀伤反应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健康情绪中心一级执业临床心理学家郭碧珊则认为,人们因为喜爱的偶像离世引发短期哀伤反应,如影响胃口和睡眠质素、为此哭泣属于正常,一般人都可以慢慢回复正常;若支持者本身有情绪病,可能有较大可能诱发抑郁情绪。

但郭碧珊指出,歌手张国荣2003年离世时,虽然很多支持者感到难过和难以接受,也未听过有支持者做到极端的自残行为,回忆自己当年照顾患有抑郁症的张国荣支持者,对方亦未至因为偶像离世令病情转差,郭碧珊认为毋须感到太过惊慌或担忧。

郭碧珊提醒,市民如果持续情绪受困两个月,或者出现非典型的哀伤反应,例如感到内疚、不正常地感到自己没有用、行动和说话非常缓慢等,都应该警惕,留意是否因事件诱发抑郁,并寻求协助。

精神科医生指安慰他人时要留意说话方式

精神科专科医生麦永接表示,相关的事件有机会造成连锁的效应,令同样有情绪困扰的人模仿;他认为如市民发现身边的人因事件而情绪不寻常低落,需要多加留意、主动聆听,同时,亦要避免说出“唔好咁伤心”、“唔谂咁多就无事”,应要以同理心作出辅导;他又呼吁,适当时候其身边的人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卢凯彤在跑马地嘉逸轩高处堕下5楼平台,当场证实不治。(卢凯彤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