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模式:你是V型、A型、定K型学习者?
试回想中学时代的英文课,叫阿Sir早晨后,听到的第一句对白是:
除了偶一为之的宾客观课或是年尾学期评估,我想大家都系“打开书本”𠮶批。
学习模式分三型:视觉V、听觉A、动觉K(VAK Learning Styles)
“打开书本”其实只有利于视觉型学习者(visual learner) ,他们靠“睇”,透过文字、图片、列表、示范去想像和理解。虽然香港以至外国普遍也是以V型学习者居多,但听觉型学习者(auditory learner)和动觉型学习者(kinesthetic learner)同样存在,只是前者靠“听”,多倾向从一般对话、讨论、电视或电台节目、歌词掌握学习要领;后者靠“做”,借由游戏、旅程、舞台剧等亲身体验学习和加深记忆。
Deep V是这样炼成的
VAK学习模式绝非甚么革新概念,早在80年代已由Walter Burke Barbe及其团队提出,后来也有其他演化版本,但在香港却甚少听到教育工作者提及,确切应用在语言教学上的更买少见少。学生人数固然是个关口,始终部分中小学还未能贯彻小班教学,教师即使知道学生是哪类型学习者,都难以在课堂上作针对性教学。
所以话就话“听书”,其实就是读读读,而且不是开声朗读的读,是“目读”地默读。读来读去都离不开text type懒系多的课文、用字深到个老师都要查字典的新闻篇章,以及从来不受学生欢迎的Reader。老师出的课题,九成九都是要你消化一段文字,然后呕返另一段文字出来的模式,极少要你消化一段影片,以录音交功课、或以堂上口述作为评估基准。仿佛读了就会写,听了就会讲,久而久之,V型学生越来越V,本来是A或K型的学生,也只好跟大队走上这条deep V不归路。
VAK测试(VAK Test)
数年前读英语教师证书TESOL,才首次接触到几款大同小异的VAK测试。当时我玩的是20道三选一处境选择题,每题选出最贴合自己的答案(每个答案都隐藏着V、A或K的倾向),最后计算自己答案最多属哪一组便可── 我当时的结果是17V,1A,2K,便很明显是超deep V分子。没有我那么极端,VAK三分天下的,便很可能是混合型学习者(mixed learner)。
来,我们也来试玩两题。当你在异地找路时,你会?
1) 睇google map2) 问路 3) 凭直觉找路
想学一种新技能时,你会?
1) 睇老师示范2) 同老师讨论自己实际上要点做3) 用自己方法试咗先
如果以上两题你都选了1,你便倾向是V型学习者,都选2或3则分别倾向是A型和K型。当然,以偏不能概全,有兴趣知道自己是哪类型学习者可按以下连结。VAK学习模式测试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