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钩镶:中国古代的抗戟兵器 带钩带锥的小盾牌
在西方HEMA(史实欧洲武术)中,有Sword & buckler(单手剑和小圆盾)的战斗技巧。可是在中国古代史上,却鲜有小型盾牌配上其他单手兵器的组合出现。要说较为接近的,可能已经要追溯至东汉年代的抗戟奇兵——钩镶。
早前武备志介绍过充满神秘感的双钩,亦介绍过经常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吴钩。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亦曾经短暂出现过一种名为“钩镶”的小型盾状兵器,其应用方式跟西方HEMA(史实欧洲武术)中的Sword & buckler(单手剑和小圆盾)有点类似,都是配合其他单手兵器使用。
本文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这种罕见的盾型兵器——钩镶(音商)。
文献中的钩镶︰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以“钩”为名的兵器是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吴钩”。据《吴越春秋·阖闾元年》记载︰“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血舋金,遂成二钩......遂服而不离身。”可见在当时吴地,“钩”这种兵器非常普遍。
然而“吴钩”却在战国时期后,莫名地消失在军伍及民间之中。令后世的记载中,一直无法弄清它的形貌,一时称之为“剑属”,一时称为“刀属”。直至在近代的中国文物发掘中,终于发现“吴钩”的庐山真面目。
到了汉代左右,中原出现了另一种同样以“钩”为名,却截然不同的盾型兵器“钩镶”。以下是古代文献中对它的描述︰
“钩镶,两头曰钩,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钩引,用之之宜也。”
“矛鋋镶盾刃刀钩。”“镶者,亦刀剑之类,其刃却偃而外利,所以推攘而害人也。钩亦镶属也,形曲如钩而内利,所以拘牵而害人也。”
解释《说文句部》中的“钩”:“古兵有钩,有镶。引来曰钩,推去曰镶。”
简而言之,透过文字描述我们可以知道钩镶是由两部分组成︰“钩”是两条外、弯曲、向内锋利的部分,用以钩牵伤敌;“镶”是向外的利器,用以推击伤人。至于有关钩镶的功能和当时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从古代壁画或画像中略窥一二。
钩镶的形制︰
钩镶的应用方式︰
对于这种奇兵的实际用途,一般被认为是用来对抗当时军队的主要兵器铁戟。那时期的铁戟头呈卜字形,而且戟的横枝向上弯曲。钩镶正是它的克星。
除了钩镶跟长戟的对决外,从一些画像可见钩镶亦可以跟其他步兵兵种,甚至对阵马车和骑兵。例如在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水陆攻战图,便可以见到钩镶武士跟骑兵对战。
总括所有像石资料及出土文物可见,钩镶是作为特攻兵器被少数军士使用。它是一种适合近身作战的小盾牌,既可以弯曲的钩头勾锁及挡格敌人的兵器,亦可以用镶板上的锥锋刺伤敌人,在功能上比一般的防守盾牌更多元化。
钩镶的衰落︰
纵然钩镶具有独特的攻防性能,可是钩镶的使用年代十分短,大概自两晋以后便再没发现其确实踪迹。最接近关于钩镶形象的文物,已经要追溯到东晋江苏镇江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墓的画像砖上,那一手执钩镶、一手执刀的兽首人身像。
关于钩镶急速衰退,一般有以下说法。一,钩镶整体以金属锻造,制作成本高,难以普及。二,甲胄制作技术进步,铁戟因穿刺性能不足而遭长矛取代,而钩镶亦因无法有效对抗长矛而遭到淘汰。三,随著甲胄普及,兵器逐渐变得重视破甲、越来越变得重型。钩镶一方面再难以挡格这些兵器,另一方面亦再难透过钩及刺对披甲士兵造成伤害,因此消失在军伍之中。
至于钩镶跟大家认识的现代双钩之间有没有承传关系,则尚需各方讨论,至今仍没有任何定论。
《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中国长安出版社,指文烽火工作室著
〈汉代的铁钩镶与铁钺戟〉,李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