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毅超称科技园“包租公”形象已改变 冀推动AI、医疗科技新平台
撰文: 黄静薇
出版:更新:
科技园主席罗范椒芬将于今月底离任,由有“磅秤大王”之称的查毅超接任。查毅超今日(24日)出席电视台节目,讲述科技园未来的计划,包括预留100亿元建设医疗科技及人工智能(AI)两个创新平台,他透过现阶段未决定资金是否会“五五分”,需视乎创科局及创科署未来的政策,相信会给予机构兴建实验所及研究资助。
查毅超接受无线新闻《讲清讲楚》的访问时,提到以往科技园予人感觉是“包租公”,但现时形象已改为推行科创发展。他希望上任后可与董事局、管理层,再有更多方向性和策略性计划,做得更好,包括未来园区计划兴建七至十个关于医疗科技及人工智能(AI)的实验室。
今年的预算案预留逾500亿元支援创科发展,其中100亿用于建设医疗科技及人工智能(AI)两个创新平台,至于100亿是否会平均分配于两个平台,查毅超就表示要由创科局及创科署去制定政策,初步希望可吸引海外机构与本地合作,例如港大日前与巴斯德研究所于法国巴黎签订备忘录,宣布成立一所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推动生物医学创科发展,“个人嚟讲,无话要偏重边一样。”科研一般需时5年才见成效他希望可透过与海外机构合作,培育本地的科研人才。但重申科研过程需时,综合过往科研项目,最少都需时5年或以上,园方会适时交代进展,“唔可以咁界定一定系五年先见成果,的确有啲系长、有啲系比较短。”
而长远的目标是否令香港可再工业化,他就称视乎实验室所得出的科研成果,长远当然希望能推动科研产品化,“系咪所有研发都可以产品化呢?呢个唔够胆讲。”查毅超重申除了上述两个新平台外,都会继续推动五个科技群组,包括电子、精密工程、IT、生物科技及绿色科技,不会只侧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