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实测】液体流沙手机壳含不明液体? 专家指或着火、致敏

撰文: 孙名慧
出版:更新:

“液体流沙手机壳”有危险?早前有北京市民携带这类手机壳上飞机时被拒,安检人员指该手机壳含不明液体,必须寄舱。而事实上,全球曾发生多宗涉及同类手机壳液体外泄,导致用家皮肤灼伤或发炎个案。《香港01》记者买来多款“液体流沙手机壳”,并邀请有“火博士”之称的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师陈钧杰(Jason博士),测试这些手机壳会否着火。

+9
日前有北京市民携带这类手机壳上飞机时被拒,安检人员指该手机壳含不明液体,必须寄舱。(吴志豪摄)

近年不少市民均爱使用“液体流沙手机壳”替手机“扮靓靓”,但美丽背后,会否潜藏危机呢?早前有北京市民携带“液体流沙手机壳”上飞机被拒,安检人员当时指该手机壳含不明液体,必须寄舱。而前年一月,英国一名9岁女童睡觉时不慎压破同类手机壳,内里的化学液体流出,大腿被灼出手机壳形状的红印,令皮肤留有永久性疤痕。

有“火博士”之称的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师陈钧杰(Jason博士),测试液体流沙手机壳会否着火。(邓颖韬摄)
Jason博士首先用电钻在手机壳上钻两个洞,再慢慢将内里的液体倒出。(谭威权摄)
记者在市面上购买多个液体流沙手机壳作测试。(谭威权、邓颖韬摄)

到底这类型的手机壳有没有危险呢?《香港01》记者买来多款“液体流沙手机壳”,并邀请有“火博士”之称的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师陈钧杰(Jason博士),测试4款介乎50元至218元的手机壳会否著火。Jason博士首先用电钻在手机壳上钻两个洞,再慢慢将内里的液体倒出。当倒出液体时,Jason博士指,已经嗅到异味,其中218元的卡通公仔手机壳更加是“好臭,有气油味”。

液体流沙手机壳测试中的四个样本。(邓颖韬摄)
当手机壳倒出的液体加上已点燃的木条或绵花作灯芯,原本只有小小火的木条和绵花,火光便迅速升级。(邓颖韬摄)

Jason博士之后逐一将4个液体样本点火,结果4个样本效果相同。当点火时,液体并无著火,“又系咁,就咁烧,本身个液体系唔会著火”,但当加上已点燃的木条或绵花,作为灯芯,原本只有小小火的木条和绵花,火光便迅速升级。“索咗油,灯芯就会烧得好劲喇”。

Jason博士解释,手机壳内的液体是矿物油或石蜡油,一种高份子有机溶剂。(谭威权摄)

Jason博士解释,手机壳内的液体是油性液体,“我哋实验室都有用,叫做Paraffin Oil,矿物油或石蜡油,系一种高份子嘅有机溶剂。”Jason博士称,一般情况下,这种油份不是特别易燃,但当被木条、绵花等的灯芯吸收,灯芯的表面便有机会加热,然后气化,再变成蒸气,蒸气就会起火。而这类矿物油有分工业用同药用,工业用杂油有机会“刺激到皮肤杂质,引致皮肤过敏,类似化学灼伤都有可能”。更严重是,矿物油有机会从破裂的手机壳中,被衣物、家具吸收,从而变得十分易燃物质,“烧起嚟火十分大,好难扑熄,所以比较危险”。

Jason博士解释,液体流沙手机壳使用矿物油,而非水的原因是水的极性很强,当闪粉沾水后会黏在一起,失去流动性,“流沙”效果不大。(吴志豪摄)

Jason博士又解释,这类“液体流沙手机壳”使用矿物油,而非水的原因是“水嘅极性好强,所以闪粉湿咗水,通常都会黏埋一齐,冇咁有流动性,但油就唔会咁样,就可以营造啲闪粉郁吓郁吓嘅效果。”